95 thoughts on “提昇東海大學論壇”

  1. 【聯合報╱洪蘭】 (轉貼)
    2012.11.04 02:21 am

    大學怕沒人捐錢?

    最近不景氣,教育經費大幅縮減,對外募款變成大學校長的任務之一。有位校長私下抱怨說,現在募款好難,學生對學校沒有向心力,不要說募款,連校慶邀他們回來都不來。

    我想起嚴長壽總裁說旅館要使客人再來,一定要讓客人覺得這個旅館很特別,既能滿足所需,又能覺得物超所值。因此旅館的定位要清楚,是休閒的,一定要山明水秀,客人一進來就心曠神怡;是商務的,一定要四通八達,房間有網路、傳真機等辦公室設備,早飯要早早開,便利客人一早出去洽公。

    其實辦大學又何嘗不是如此?定位清楚可使資源直接用在重點系所上,讓對該領域有興趣的學生來考。宗旨定了,老師學生都輕鬆,各自知道朝哪個方向去努力,是技職的,老師帶著學生去工廠實習;是理論的,老師帶著學生去做實驗。

    嚴總裁說亞都飯店的客人都是常客,他們都認同亞都的經營理念,所以會一直回來。學校要學生有向心力,也必須如此,學生須覺得他在這學校有學到知識與技能,校園的風氣幫助了他人格的成長,他在學校有交到好朋友。換句話說,他一定要覺得沒有這個學校,就沒有今日的他,他才會出錢認捐。一個旅館要成功,除了經營理念之外,它的員工是關鍵,一所大學要成功,除了辦學的理念之外,師資也是關鍵,老師必須有教學和服務的熱情,他才能訓練出有專業的學生。

    最近有個大公司老闆說,他不缺經理人才,缺的是會做的員工,他自己是高工畢業的,他說以前高工學生每周到工廠實習兩天,現在實習時數縮減一半,學生不要說開模,連螺絲起子都分不清,弄得文不文,武不武,理論不行,技術也不行,竟有科技大學畢業的不會配線,我們缺的其實是有專業的技工。

    他說了個小故事:一九二三年,美國福特公司的馬達壞了,所有人都修不好,一籌莫展,最後有人推薦了一個小工廠的馬達工人,這個英語講不好的德國移民來了以後,爬上爬下,在馬達旁邊專注地聽了三天三夜,最後在馬達的一個部位用粉筆畫了一條線說,這邊的線圈多繞了十六圈。

    大家半信半疑,照他說的把線圈拆掉後,馬達果然就好了。福特先生大為佩服,要把他挖過來,他不肯,說工廠的老闆在他初到美國最困難時,給了他工作,他不能忘恩負義,因優渥的薪水(福特出一萬美金一年)就離開原來的老闆。福特先生聽了以後更加佩服,最後把這家工廠買下來,使他能為福特服務。

    所以一個人只要有扎實的技術,不怕沒有工作,但是人品是成功的關鍵;一個今天會因為錢而跳槽的人,明天會因為更多的錢而琵琶別抱。這位德國技工令福特另眼相看,因為他不但有技術,他還有人品。能夠訓練出這樣學生的學校,還怕沒有人捐錢嗎?

    (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2012/11/04 聯合報】@ http://udn.com/

  2. 母校博雅書院四年教育有成 東海大學謹呈給國家社會首屆畢業生
    感謝校長的推動,董事會的遠見,校友們的支持…. 讓我們繼續努力。

    ———————————————————————-

    It was a never forgotten memory of commencement when the fist class of Po-Ya students took place with programs completely designed and run by the Po-Ya students. There were happy moments; there were tears in the eyes and choking words, but none expressed any sense of regret in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Po-Ya School for the last four years. To the contrary there were contents, humbleness, confidence, courage,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 the future where they shall excell to their fullness.

    As an educator, nothing can be more fulfilling and satisfying to see the young minds grow and mature, to see them exiting from the university with ability, attitude, energy and full of value and wisdom. We thank all who have given to the program in any form, and even more thanks to the year 2012 graduates who grow, learnt, and complete their works in the School so they shall set the bar and shape the culture of this fine Po-Ya School.

    Along with Anita, I salute to all who made this School possible, from its seeding in 2006 to the blossoms in 2012. You are the best, only time will prove that is so true.

    Congratulations to you all the first class of PoYa-ers.

    Haydn Chen
    東海大學博雅書院創院校長 程海東

    ——–

    親愛的關心東海和博雅書院的朋友們,平安

    培育別人成長好像不曾是年輕人的夢。所有書院的導師,同仁和我一樣,都曾年輕過。我們現在做的事,可能大都不是年輕時的夢。驚訝的是,我們現在做的事的價值,卻超越我們年輕時的夢想。人生的感動常常發生在當一個人嚴肅的面對生命時,生命以超越原本的智慧來回應。我常常和孩子們說,時時做好準備,命運會帶領我們展開神奇的旅程! 這是種終生的學習。學習要努力當下,學習要享受與珍惜生命,學習放下我執,學習感受放鬆後嘴角的微笑。

    非常高興在我和夥伴的人生旅程中,有一大群年輕的朋友共行。在他們身上,讓我們體會,教育可以是活生生的,教育可以是充滿歡笑和淚水的,教育是可以改變人生的態度的。我們的生命因為一群年輕人變得有更多的樂趣和意義。當然,大家也增添了許多白髮,不過一切都值得。書院第一屆的畢業生吳曉柔說得好,我們需要一種教育,去看重人的本質,去提昇人的價值,而不只是膚淺的只依靠成績來評定人的優劣。書院不是招收”菁英”,而是培育孩子們,讓他們成為能夠服務社會的”菁英”。東海是個棒極了的大學,我們孩子的入學成績級距極寬,但我們東海能讓他們在畢業時都能有同樣的自信,都有能力,都能關懷社會。書院的工作夥伴們超級努力,雖說還有許多改善的空間,但東海的教育已然往前邁進。仍然需要大家持續的和我們同工,唯有越來越多的人實踐博雅,社會才會改變。

    曾約農校長說過,”開拓是我們的格言”。這句話對我有很深刻的感受。開拓就是前面沒有路,就是環境還沒有準備好,就是路上很少碰到同行者。孤獨,辛苦,不便,風雨,都是開拓者的生活寫照。過去一路走來,感受相距不遠。第一屆書院生畢業,就像送上一頓熱食給拓荒的人。四年走過,夥伴們帶著微笑入眠…

    沒有程校長的啟動和支持,劉書院長的指導與陪伴,董事會的同意,導師們的投入,同仁們的賣力,和許多校友以及支持博雅教育理念的朋友們,經費與精神的大力支持,和學生的堅持以及家長的支持,書院很難走到這個境界。書院的推動,讓我們知道教育是可以有理想的。讓我們更確定東海是個多麼獨特的大學。許多事,在東海,我們讓它發生,我們努力讓它發揚。

    開拓就是眼前無路,但身後留下步徑。東海在高等教育上一直扮演著開拓的角色,勞作制度,工作營,通才教育,博雅書院,都在替高等教育提供有價值的內涵,都在證明教育理想的可實踐性。我們以身為東海人為榮!

    王偉華

    博雅書院書院長
    東海大學1980級工業工程系校友

  3. 全校性博雅學習的整合與發展

    2011 年9 月8日,導師會議

    各位親愛的老師,剛剛見證了我們優良老師的頒獎,以及大一勞作教育全勤的頒獎典禮,非常感謝所有老師以及同學們在這兩個獎項上的努力,並得到我們的肯定。

    今天我要講的題目是和東海大學學生的學習相關,「全校性博雅學習的整合與發展」。除了向各位報告一些理念,同時也需要各位老師的合作、幫忙、努力來完成這個全校性的博雅教育學習。這個工作團隊涵蓋許多單位:教務處、學務處、勞教處、體育室、國際處、就友室、通識中心、校牧室、博雅書院、教資中心等等,所以容許我花些時間向各位介紹「全校性的博雅學習」。

    不管是企業界、學術界或者是職業調查,我們可以看出未來二十一世紀人才需求的能力指標為何?我想分享三個資料來源,其中一個是2001年遠見雜誌的統計,另外一個是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先生的演講,以及李開復先生的書上提及二十一世紀人才的需求。從他們的企業界觀點,看看我們學生的什麼特質是企業界認為最好的人才。遠見雜誌調查發現有近百分之五十的企業界覺得「學習力、可塑性、態度主動積極」是最重要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有百分之四十三,「配合度、穩定性」有四十二,「責任感與自我管理」有百分之四十,很顯然可以看到企業界所需要的人才是在專業知識之外,還要有很多所謂的「軟實力」。李開復先生所說的二十一世紀人才的七個要素之中,包含創新實踐、跨領域、三商兼顧(智商、情商跟靈商,Spiritual Intelligence Quotient,靈商代表倫理、價值觀)、高效的溝通、熱愛工作、積極主動、樂觀向上。張忠謀董事長說到「道德感、前瞻性看法、啟發性態度、執行力、樂觀、謙虛、適應、迎戰、有魅力、有感恩」。由此可見很多企業界所需要的人才能力並非止於專業知識,而且甚至還不僅限於知識,有很多的面向是態度、實踐力、道德和價值觀。

    勞委會、青輔會也做了一些調查。2006年勞委會調查發現七成以上的雇主徵才都不限科系,也就是說有百分之七十的工作很可能是不需要真正屬於哪個專業科系。某種程度來說也不是不能夠理解,因為台灣早就從以前的加工製造到現在是以服務業為主,現在服務業占了六成多,真正的製造業不到四成。所以服務業六成餘的人才需要甚麼特質呢?是各種專業都有,不管是理、工、文、管、社、創等等,所以七成以上的行業不限科系,但要求是基本能力,有工作態度、學習事業力、外型、人文品味等等。青輔會在2009年調查就業能力的基本排行,發現452位企業雇主或人事主管、人資主管針對就業技能來的優先順序考量是甚麼?第一,良好的工作態度;第二,穩定性與抗壓性;第三,表達與溝通能力;第四,學習意願與可塑性;第五,專業知識、技術;第六,團隊的合作,另外還包括基礎與電腦的應用技能、主動發覺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各位老師、各位導師,從以上的調查資訊我們要訓練出怎樣的學生,方能符合實際的需求?我們在課堂裡教的、在課堂外所輔導的,是要讓學生有怎樣的能力?有沒有成為企業界的最愛?除了企業界之外,學術界的看法又是如何?哈佛大學的前任校長Derek Bok在他所著的一本書「大學教了沒?(Our Underachieving Colleges )」,詳細說出二十一世紀的八個教育目標裡面有很多是大學裡面真正專業課程沒有教的,包括表達能力、思辨能力、道德推理能力、公民責任能力以及迎接多元化生活的能力、迎接全球化社會的能力、廣泛的興趣就業能力。這些,我們教了沒有?我們輔導了沒有?我們在專業掛帥,把很多知識填在學生的腦子,有沒有注意到其實學生可能更需要那些軟實力?或者是巧實力?(soft power or smart power?)這些實力很可能是將來他們在市場上更需要的能力,我們教了沒?學生學了沒?

    每位老師都有你們專業的特長,我完全不會擔心各位老師在課堂上專業知識的傳授。然而我會擔心,我相信你們也應該擔心,是學生們是否裝備了企業界所需要的、學術界所認為需要的「真正的實力」。總而言之,我們除了專業知識技能,還有很大的一個面向要學習。有很多是「態度」的學習、如何給予學生判斷能力跟行動的動力?如何在大學生或研究生的養成教育之中好好為他們教育,這就值得我們深切思考了!

    東海大學創校時期的前十年全校只有八百個學生,一百位老師職員,執行小班式的博雅教育。而我們現在有二十倍以上的學生人數,一萬六千餘人,老師的人數也從當時的一百位教職員到了一千位教職員。在這個龐大的校園裡頭,我們如何讓學生有機會去學習那些企業界跟學術界覺得重要的人才特質?所以我希望每一位老師可以知道在你們的專業學習、專業的知識教導之外讓學生能有機會得到所謂的「博雅學習」。

    統而言之,東海大學教育有兩個面向,一個是「專業學習」,一個是「博雅學習」;專業知識是不論哪個系所,交由你們系所的老師去教導,而「博雅學習」則有很多是跨處室,由全校學生共同享有。「博雅學習」包括很多內涵,比如說我們正要開始的四天三夜的「大學入門」與「大學引導」課程。在大學入門中,兩百三十幾位α–leader帶領著三千四百多位大一新生,以及在整個學期之中幫助他們學習與促進他們之間彼此的關係。

    在這四天三夜的新生大學入門之中,他們學習知道東海是甚麼?思考每位學生的人生將是甚麼?希望是如何?並從這裡開始延伸到「公民素養陶塑計畫」。此由教育部支持的「公民陶塑計畫」方案,分兩個梯次三個年度。我們將這個計畫納入所有「博雅學習」之中,也包括通識教育、住宿學習以及社團學習、勞作教育、服務學習、體育價值、職涯教育、國際教育、環境教育、身心靈教育等等。以上諸多「博雅學習」項目,其實在東海大學創校時就已含括,部分也傳承至今,現在我們把它們全部整合在一起成為全校性、全面性的「博雅學習」,達到我們東海大學的教育理念和目標。

    從「大學入門」開始,今年的主軸是「建立關係、認識自我」,延伸到「大學引導」兩個學分的通識課程,讓新鮮人自由選修。除了學生之外,還有所謂的α–leader,這是學長姐。α–leader之上還有所謂的α–mentor,就是老師們。有二、三十位老師要和兩百餘位的α–leader一起在開學時帶領三千四百多位大一的新生,來完成第一年的學習。讓這些活動、這些反思、這些引導的課程形成東海的特色。讓新生從高中前的填鴨式教育,進入到大學自由開放但需自我約束或是自我學習的氛圍。
    接著談到「公民素養陶塑計畫」,這是大一在人格發展以及博雅學習的重要主軸之一。主要目的是將倫理、民主、科學、美學與媒體這五大核心素養融入通識課程或是帶進專業課程之中所設計的課程與活動。

    通識也在近年來做了一些改革以及整合。通識課程包括兩個區塊,其一是共同必修課程,如:中文、英文等等;另一是通識課程,從傳統的、過去所執行的五大領域:人文、社會、管理、自然及生命科學,濃縮到三大領域,加上第四個是跨領域的學習。所以往後人文、社會包含了管理,自然包含了生命科學。我們要把學校的部分教育目標、五大民素養均設計在四大領域的核心大綱內,大綱貫穿所有通識的課程。大一共同必修的中文,含有寫作。大一英文拆開為兩年的英文學習,加深外語能力。另外,大二公民文化也會有一個轉變,成為大學入門與公民素養的教育平台。
    「服務學習」可以用一個金字塔型的結構來論述,以基本勞作教育為基礎,形塑關懷之心、有紀律、有團隊的精神、實踐的動力,再昇華到志工培訓、服務性的社團,最後則是國際的志工以及專業的服務學習。

    勞作教育處所舉辦的各種訓練的活動,是給基本勞作小組長或者助學勞作的區隊長。這將近兩百二十幾位衛生助理以及所有基本勞作的小組長,不乏很多也是α–leader。學務處所辦的各種訓練過程裏,不管是系上的志工、表演藝術志工、服務學習志工等等,這些在各個不同的、學務處不同的部門裡頭都有這些志工,也就是從基本的金字塔下的底層進到第二層,比較有規劃、規模式的志工,然後再往上提升,然後各個學會、社團,有些是服務性的社團,都有這一些訓練,讓學生有這些服務學習的概念。

    永齡基金會委託東海大學執行「永齡希望小學」的工作。東海分校從2010年一月開始,認養了十所附近的小學,總共有35個班,服務學童的學長們有兩百三十多位,課輔的老師有六十幾位課外輔導,包括國文、英文、數學。每週上課至少十天,八到十五個小時,這也是我們在服務倫理,我們的同學們每一個禮拜有兩百多個學生來照顧十個學校弱勢的學生,幫他們做課後輔導。而另外在通識課程有服務的學習,以及卓越教學計畫裡頭的眾計畫。

    此外,希望各位老師們能夠在你們每一個專業課程裡面加入專業的服務學習,也就是在金字塔的最頂端。我們要達到每一個專業領域都有「服務」的目的,服務課程變成專業學習的重要部分。例如說,資工的學生會寫電腦程式設計,幫助弱勢團體或者小學、或者社群,去建置他們的電腦中心,這就是專業的服務學習。並不是說像學會計的到會計師事務所去實習,那是不一樣的。如果會計系的學生去中小企業或者小店裡幫忙設計會計制度,將專業知識服務給對方,讓對方知道如何去設置那些專業,同時學生在設置之中,也學習到如何把專業貢獻給需要的人,這才是專業服務學習。我希望學校能有更多更多專業的服務學習課程,每一個系都有,所以我們鼓勵各系所開辦服務學習相關課程,我相信這也是勞教處最樂意見到的。

    體育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教育項目,各位絕對不要輕忽體育的重要性。傳統上對於體育這個面向可能太過於保守,太過於陳腐。但體育有很多的面向是針對一個人的行動力,以及人格特質的培育。如何落實大一的基礎體育和大二的進階體育課程、強化學生的體適能、提升個人的生活品味,就顯得相當重要了。鼓勵學生參與正確健康休閒的活動,充實生活、紓解生活的壓力,藉由體育的參與增加同儕間的互動與信賴。同時也透過運動來預防疾病,藉由競賽來培養服從、負責的社會行為,經過運動競賽的參與提高系和校的認同與凝聚力。傳統的體育課程,比較傾向運動技能的學習與非正式的比賽,著重於動作反覆的練習,技能學習受控於學生程度參差不齊。除了這些缺失,學生與老師的互動較少,學生自我為中心表現較差,我們將改變體育價值的取向。在體育活動中,充滿了很多很多態度方面的教養、很多很多的價值、很多很多的動力,這些其實是企業界所喜歡的,包括毅力、耐力、紀律、忍耐、愛心、勇氣、誠實、公益、服從領導、情緒的管理、團隊的合作、溝通協調、價值觀。鼓勵老師跟學生們能夠多參加一些體育活動,從個人體適能的健全或者是團體的活動,可以獲得許多為人處世的信念。體育活動正潛移默化在塑造一個學生的品格。體育何其重要!

    另外一個面向是國際之間的交流和世界的議題。今日的東海大學校園有外籍學生,有僑生,有大陸學生,造成更多元化的校園。此外東海已成立一個國際學院籌備處,此學院將有英語的學位和學分課程,有特別的課程來探討世界議題,同樣的也讓各地學生瞭解東方和西方的文明發展。所有東海大學的學生,對於國際議題的了解或者是參與,都必須要有很好的配套措施讓學生有機會學習。不管有沒有機會出國,或者有沒有機會在校內與外籍生一起互動,我們就是要每個人都有機會接觸更寬廣的國際知識。

    另外一個重要的區塊是職涯的教育。我們希望每一位東海大學的學生高高興興地進來,獲得專業的學習、博雅的學習,讓這些能量在他畢業之後在企業單位、社會團體獲得青睞。我們在大一的時候要發展他們對於職涯的探索,大二的時候要培養他們職能專業或者非專業的博雅能力,在大三的時候有職涯的規劃與實務,大四的時候能夠強化就業能力。在一系列的活動中針對學生們就業的性向以及能力的培養,甚至於尋找工作的技能,都要給他們有機會學習。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方面關於環境的學習、身心靈的學習。

    總而言之,進入東海大學的學生會學到兩個面向的功課:一是「專業學習」,仰賴所有系所、老師,在必修、選修課程中完成;另一是「博雅學習」,包含以上所提到的大學入門、大學引導、勞作教育、服務學習、課外活動、住宿學習、國際教育、職業教育、通識教育、體育教育以及很多面向的環境教育、生命教育等等。這個博雅學習,就是塑造出軟實力或巧實力,也是企業界覺得很重要的特質。百分之七十的雇主覺得這些實力高於專業知識的需求,而這些能力有很多很多是在專業課程之外所教的。我們不會把課外活動當成是一個遊玩的地方,不是功課糟或學業成績差的同學才去參與課外活動,而是應該把課外活動和其他各種學習都當作東海大學全方位學習的重要一環。希望每個老師、導師都能夠有這樣的心情去了解學校教育的理念,或是在幫助學生完成四年博雅以及專業的整合。東海大學校歌中非常清晰地告訴我們,我們要教養的學生是甚麼?「求仁與歸主、神聖本同功、勞心更勞力、專業復宏通、貫精麤於內外、東西此相逢」這六句話非常明確地告訴我們,我們要給學生的教育是遠大於所有的專長,而那些部分我們把它通稱為「博雅學習」,就是在專業之外的全部學習都叫做博雅學習。

    我們東海大學將成立一個「博雅學習推動委員會」,這個委員會將整合課程與活動、知識與實踐,成為一個博雅學習地圖,讓每個學生可以在就學的四年之中,有機會不斷形塑自己,然後成就一個完整的全人。今天向各位介紹東海的教育,希望大家能夠記得在老師的課堂之中或者是導師的輔導之中了解自己的角色,如何幫助學生們完成大學全人教育的專業以及博雅學習的全部內涵。 謝謝各位!

  4. 心中實在有點氣,所以把另外號稱提升東海的網站言論搬過來一下,希望所有的管理人能過濾一下太離譜的東西,尤其是不實的資料。。。。。我們可以有不同的意見,可是不要引用沒有的事說唱。。。。

    1 . Hung Chou [2011-08-01]
    為何這裡可以放些不實的消息?目前校長只當了7年,難道是指桑駡槐的讓人注意?(網絡上有人用不實的話引人發言)
    邏輯上也不通,只有校友才愛母校嗎?品德最重要。情感及責任不是口頭說說就好,如何去評鑒這一塊?更不是我血緣對,就比別人有資格。這種言論,我覺得非常不適當,好像好久沒有人說話,來一段驚奇的言論啊?

    2 . 蔡玉泉 [2011-07-20]
    請校友總會向董事會反應督促或更換校長.請校長用心用力,不要讓東海再繼續降級下去. (已在位12年,每月薪領40萬.期間東海的招生分數已不及輔大&東吳.更與其它傳統私大無異, 甚或被趕上. 建議採用對東海有情感和責任的人出任; 早期的校友應該是不錯的考慮方向.

  5. 東海大學是我的第一志願,雖然我可以考上很多國立大學。東海這幾年以來,開始有許多計畫出現,目標就是要找回老東海的精神。

    東海一年。回想剛結束高中後的那段沉重卻又興奮的夏天。同學問:你可以考上輔大,怎麼不去念?家人又問:你可以考上不錯的國立大學,可以省錢,怎麼不去念?

    回想當時,東海是如此地感動我?

    東海大學第四屆歷史系的畢業生,許達然學長曾如此寫道:

    ……在大肚山上,兩年半來,你使一個從小生長在城市生性愛靜的孩子,得到了他所渴望的靜。使他憔悴的靈魂綻放出了微笑,使他生命的湖水因得到了平靜而澄澈。他愛藍天,你使他更親近藍天;他愛鳥,你的鳥使他心歡唱;他不一定愛風,但你的風替他翻書,吹走他的憂傷。你使他可以恣意地放開腳步,讓腳印鮮明地印在芬芳的泥土上,不像在城市,有受到紅燈限制的苦惱。你有一座他最喜愛的圖書館,那是他每天都要去的地方。你的每一響鐘聲都使他聽到真理的召喚。他是多麼幸福,總愛把你介紹給遠方的友人。

    我不是唯一為東海感動的人。余光中、楊牧(東海外文系畢業)……等等作家都曾在筆下描寫東海的人文與自然,司馬中原的「啼鳴鳥」也是一部以東海人東海事為背景的長篇小說。

    許達然學長的那段文字,我在閱畢後便熱淚盈眶。那是我一年的心境、一年來對東海的悸動。

    我出生於生活繁忙的台北市,又成長於狹小稠密的中壢市。在我生長的環境裡,人是為了吃飯而活,念大學的目的也僅是為了尋找工作。但東海是一個不一樣的地方。東海是一所理想主義的大學。它是廣大的,它是人文的。東海讓我享受綠意、享受真實的生命。它也帶領我去思考人生、反思社會與自己,並帶領我徜徉於廣博的知識。東海,也帶走我在城市裡的憂傷,我來自童年的傷口,在此得到了療癒。

    在東海外文系的一年裡,我確實認識不少優秀的同學與學長姊。

    在博雅書院裡,我稍稍體驗到了早期東海人的生命。東海早期的創校精神,便不是為了培育一群富裕的白領階級。東海大學創校人William P. Fenn 曾作『我所欲見設於台灣之基督教大學的型態備忘錄』於1952年。其中有些特色,是我認為非常重要,且可作為東海精神象徵:『這所大學應以服務台灣島上的居民為目的』、『大學教育不應該只是某些工作或職位的訓練班,而是訓練出馬上適應社會、服務人群的人才』、『這所大學不是白領階級的養成所』、『這所大學應避免各系自己閉門造車』、『這所大學是一所不超過五、六百人的小型大學(但後來因經濟因素不可行)』、『這所大學校舍樸實,實用而不虛飾』。而且,師生全體住校,建立緊密的連結。

    這可能也說明了為什麼東海大學是如此低調、不做太多文宣的原因。但1970年代之後,我們切斷了與美國的外交關係。東海面臨嚴重財務危機,開始擴大招生。1971年到1983年間,學生人數便成長了十倍。東海周圍的村落開始發展成大學城,東海花園別墅,以及稍後的東海國際藝術街坊(理想國社區,舊東海村)開始出現。因為宿舍不敷使用,許多學生開始遷往東海別墅等地方找房子。當時也正逢台灣經濟發展,台中市也快速地擴大。今日從東海望出去的台中盆地,是一連串二、三十層樓以上的摩天大樓地平線,背後襯托著灰暗的中央山脈……。相思林也數度經歷砍伐,第二教學區的開發,也正迫使東海荒原永遠消失。

    今日的東海大學已經不再位於偏郊。周圍除了有台中工業區、台中科學園區外,也出現了數棟大廈建築。隨著台中新市政遷入、七期與科學園區的發展,人口也不斷地湧入東海所在的西屯區。東海圍牆外的台中港路是全台灣車流量最高的市區道路,東海對面也出現許多商場、速食店,以及各種高級餐館。

    現在,東海廣大的校園,為這裡保存了最後的綠地。這這混亂的世界裡,我們年輕的生命仍可在此抓住最後一寸的理想主義。

    曾在東海社會系任教的Mark Thelin好幾年前曾經回到東海。他為東海巨大的改變感到吃驚。他曾和一位老友站在東海牧場上眺望台中盆地,他的老友問他:「Where have all the green gone?」,他卻無言以對。

    東海是理想主義的國度。我們不需要成為第一流的研究機構,我想,東海應該做的,便是做好大學部的教育,讓我們學習如何成為一個人。

    四年前設立的博雅書院便是在進行一場東海大學的『文藝復興』。我們重新塑造、並開創東海精神以及理想主義。每一個年級召集大約一百人進入書院,且分配導師,建立緊密的師生關係,如同老東海。我們來自不同系的學生,也彼此建立一個屬於東海人的默契。我們進行博雅教育,這也是東海一直在強調的。書院裡,同學們也會自組許多工作隊、志工隊,深入台灣許多地區進行有計畫、長期的服務,有些團隊亦遠赴海外。博雅書院,正在複製一個早期的東海。

    在博雅書院之前,其實東海便存有許多社會工作隊,如最早由James Hunter與當時學長姐成立的『東大工作營』。

    今年,這場復興運動將擴大進行。『Alpha Leader』便是這樣的概念,一些已畢業的學長姐也回到東海來協助這項計畫。

    下面這是我們幾個Alpha Leader 成員創作的歌詞,時間就在今年的夏天:

    歌名:我想要與你分享

    那一段大肚山的浪漫 伴隨期待又伴隨幻想
    我們找尋我們挫折又成長 東海是如此的廣大
    那一段大肚山的浪漫 隨波逐流能保留多久
    你在東海想要尋找些什麼 這是一座浩瀚的大海

    在東海你能得到什麼 只有你清楚這些答案
    東海人你真的很特別 是福氣也是驕傲

    東海住宿和勞作 相思林東海湖在心底
    還記得黃昏文理大道的夢幻,夜晚教堂玩影子

    東海大肚山的風 輕輕吹過牧場的草原
    還記得我們在東海追尋夢想,曾經熱血又瘋狂

    在東海短短幾年 是生命最大的轉捩點
    在東海我有一個偉大的理想,我想要與你分享

    東海真的是一座很大的海洋 我想要與你分享

    東海,一年。
    我在外文系忙了一年的學業,才發現對文學所知有限,目前接觸者僅為其皮毛。我在系刊、心領袖編輯部也走過來了,我發現我要學得仍太多。勞作教育,我的成績也不甚理想,這也意味著我的生活態度應該要改變。

    東海,一年。
    我找回了我內心那份對理想主義的熱忱,我也找回了追尋知識的熱情。

    我在博雅書院同窗身上發現了新一代的東海人精神、我也發現了許多老一輩東海人的開創精神、我發現了路思義教堂為何是愛情的象徵、我發現文理大道的內涵、我發現了文學院屋樑上頭有三隻小貓、我發現了相思林裡可能住著一種神祕的小鳥,那是源自於老東海的神話…。我,也發現了東海荒原,在暮光時的神祕,正如同五十五年前的那位學姊,她發現了夢谷。

    在台灣,有哪一所大學能讓人如此感動?
    你說台清交政成?你說師大?你說中字輩的國立?還是輔大?還是東吳?

    我說,假如我回到了高三那年,我的成績可以考上台大,我依舊會來東海。

    因為,我不是為了文憑。我是真的想念大學。

    這是我寫在部落格的文章
    (我希望讓東海大學畢業的校友們知道,新一代的東海人也同樣追隨著創校時的精神。)

  6. 生命照亮計畫– 少喝一杯飲料,幫尼泊爾的小孩建一座水槽

    我們是東海大學 _ 安娜普納服務團隊
    我們將於2011年7/24~8/20 前往尼泊爾安納普納山區
    正在爲尼泊爾山區的孩童募款建水槽 讓孩童們擁有乾淨的飲水
    但經費實在不足

    如果您也認同並支持我們
    我們衷心感謝您的愛心與行動
    如果需要企畫書,非常歡迎您隨時與我們連絡!!!

    台中東海大學524信箱 博雅書院
    連絡電話:04-2359-0026
    電子郵件:poya@thu.edu.tw

    我們將致上感謝狀及公開表揚

    再次感謝您的付出!謝謝您!!!

    http://activity.thu.edu.tw/file/Annapurna.pdf

  7. http://thu.org.tw/max/front/bin/cmptmsg.phtml?Part=2010-08-11 的反應

    董事會(掌舵團隊)
    Who owns Tunghai? 私立東海大學是屬於誰的?
    美國的私立高等教育機構通常都是501(c)登記的非營利機構, 立案時,它的 Bylaws
    必須明訂 Board of Directors 董事會組成, 產生與汰換. 台灣則因有教育部依法介入,
    財團法人的運作, 可能有諸多限制. 加上東海是基督教大學, 又可能有宗教上的要求.
    可惜在網路上沒找到東海大學組織章程.

    不健全的組織章程會必然是a can of worm. 幾年前看到文化大學爭董座,
    在媒體上鬧的風風雨雨的讓我們看笑話. Are we better or the same?
    況且,五上五下的董事大替換, 往往是毀壞多於改進.

    校長(執行團隊)
    http://blog.tunghai.org/?p=1#comment-434
    改進的空間總是有的, 繼續努力, 更上一層樓.

    校友
    校友對東海董事會,也有選舉,罷免,創制,複決權嗎?
    這得參看組織章程 and I guess not.
    那就沒有必要搞民粹,發傳單,凍蒜凍蒜的了.

    基本上學校有尊重校友意見的必要, 這樣才會得到持續的支持.
    校友”聲音”的大小難免與其社會地位和對母校的捐款與貢獻成正比.
    各地校友會的成立,是同樂敘舊,開拓人脈,照顧學弟妹們與支持母校.
    譬如 http://blog.tunghai.org/?p=1#comment-454 不是嗎?

    周曉宏客氣的說庸人自擾, 好像過去了就算了. 其實我擔心最近那些散發的言辭,
    對東海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 錢安良已經提醒大家, 負面訊息對募款運作非常不利.

    言論自由, 見仁見智, 是非恩怨, 權利角力, 也待查證.
    打者愛東海之名,而傷害東海,而弄到玉石俱焚是不能接受的.

    最後, 勇於發言的個人意見, 並不代表大家的共識,
    多數靜觀的校友要有自己的判斷.

    楊志傑 寫自北美新澤西州

    同文也投書
    http://thu.org.tw/max/front/bin/cmptmsg.phtml?Part=2010-08-11

  8. 先前在校友總會未能登上文字是因為我一直用Google的Chrome 為我的網路閱覽器。改用Explore就沒問題。

    不過還是對只有幾篇很偏向的文章刊錄在總會的欄目不贊同。希望這次爭吵能尋著幾位校友的好意見去進行。什麽任期制哪,外校董事哪就有制度的去解決。我是很不贊成走馬燈的換人。都是選或舉出來的。10年不長,15年可能才是一個段落。

  9. 無事庸人自擾之
    校友裏面有一種人以天下興亡為己任,學校盛衰為大責,可以夸夸其言,好像只有他們是關心學校,這這幾個月的發展事情很使人神傷。難到真的是庸人自擾之嗎?

    在海外,老是聽到母校許多走下坡的話。可能都是當初第一志願進東海的人,心情嗚卒有感而發?看起來也不像。滄海桑田的事看多了,一個學校的沒落是會使人長歎而悲,極思有所貢獻,有所建言。好像是台灣這幾年的政黨輪替使得許多在野人士胸可懷有大志,—彼可被取代之。。。的氣氛倒處都是。所有的團體都牽涉到政治,是免不了有這些攻防。平常,我們普羅大眾也就是看看罷了,最多是在投票的時候,用選票表達。然而,許多事會與願違,專制民主是一直討論不完的話題。

    回到學校的事情吧。我們東海一向是頗為專制的,一方面也是學生不關心,老師們精力都在教書上,誨人不倦才是教育的極致。職員們是看領導的任如何做,是所有的體制都差不多的團體。以前校友不多,也有大半是出國了,傳承著一向中華民族的習性,除非讓人忍受不了,否則,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所以,東海在1980年左右就已經不是以前的小大學了,排名也一直在中間,離高峰期有段距離!再過了2,30年,比起以前咱們看不起的逢甲,文化,淡江等,好像比他們還差。許多重視排名的人就心有千千結。印象是可以造成社會地位的。失落之余,每次有人從故鄉來,都是問東問西,也沒有什麽辦法。心情不好當然捐輸給母校的就少。

    直到最近的校長,非常的有親和力,同時頭腦清楚,知道如何去穩定提升這個老大不堪的好學校。東海絕對是有許多優點,一些缺點,這6年來我們在海外的校友每次和他見面,至少是一種清新的感覺。都很感謝他能夠在眾多選擇中,到東海大學來服務奉獻。對於不太明瞭的董事會,也慶幸有不同背景的許多社會人士為東海盡心盡力!

    不料,從不聞那些團體運作的我,居然這次回台就聽聞一堆要現在學校行政,董事會負責的話。如墮入五里霧中,摸不著頭腦!我想,大多數校友應該都和我一樣,平常忙著自己家庭事業,對學校的愛是不可言喻,也許捐不了多少錢,參加不了多少會,看不了多少學校的分析文件。然而有一點,就是,咱們學校事務上至少應該是君子之爭,口不出惡言,行不由小徑吧。我們掛個校友總會會長,顧問,理監事名頭的各個校友,怎麼如此的要求革命呢?看多了社會的變遷,絕對懷疑革命之後又有何好處?

    學校當然有許多事可以更好,董事會的成員怎麼和所謂校友會的“代表”有如此多的口舌之爭啊?要改進的地方非要像要人負責方面走嗎?聽說已經有校外的洪蘭董事辭職。如同一位校友董事說的,我們應該感謝這些外界賢達人士對東海的貢獻,要掃塵埃為何不由自己開始呢?極度的惋惜。因為有能力操守的人很少去淌這種渾水的。

    最後,我個人希望所有這些紛爭大住,尤其是看到自己同學會以
    “校友總會經討論,深覺改組董事會勢在必行!敬請各位博士賢達懇予支持!若真有人不認為如此,此家書會成為公開信,並投書各大媒體讓社會公評”

    的話,投書於媒體立委,對我們東海大學有什麽好處,難道是一定有你們自己以為蓋下臺的人下來才干休嗎?

    還有,校友總會為何只選擇性的刊登投書?有意見的校友不少,怎麼只有那幾位的大喇喇在版面上?別人的文章因為不是會長,幹事名銜就不行登錄嗎?就似單獨或幾個人去和董事們學校行政單位溝通,能代表多少人呢?希望我們校友是學校的助力,而不是議論不休,要不,校友會的幹部們去做無薪的行政人員好了?

  10. 我試著將這個欄目一些意見放到台灣校友總會的—關於 東海大學校友關懷母校整體發展論壇 的討論—的欄目,
    http://thu.org.tw/max/front/bin/cmptmsg.phtml?Part=2010-08-11
    顯然沒有被刊登。

    不知道如此的蔽塞討論,尤其是不同的意見時,這個總會論壇還算是校友會的嗎?

    我把這最新的三則放上去,結果一個後來5-5-2011 的76則都已經上架。(我是5-4-2011放上去的)

    難道咱們的校友會也是各說各話?

  11. 東海最美好的日子不在過去,而在未來

    東海大學自聯董會淡出後,各方公論認為,一直受兩個問題困擾:(一)缺少一個强有力能保育學校追求教育理想的董事會,(二)缺少捨我其誰感動人心的教育理想。目前看來,一個正本清源的作法是由不涉學校利益的海內外校友來主張高風險高爭議的願景,從而督促董事會朝此目標衝刺。在千千萬萬校友中,我願在此時此地舉手,提出一個由校友出錢出力來做的議案:全面深入地檢視,東海未來五十年要怎麼走。
    東海何處去?東海需要起而行的具體的vision, strategy, programs來真正改革學校,庶幾熱望不致永遠流於空談。事實上東海只有三條路可走:關門,微調,脫胎換骨。要關門,還地於民,只好由校友講。要大開大閤,不成功便成仁,也只能讓校友去講。
    東海開創以後就一直在微調。任何董事會和校長在當前的環境下,恐怕都會繼續當前的格局,真有可能做得比現在更好許多,好到可以直比國立大學嗎?本人相信,東海今天的處境,大半應是非戰之罪。如果少子化和國際(境外)競爭是一隻追逐在台灣所有大學之後的餓熊,東海應該也可以繼續跑在後段班的前面,繼續生存下去。
    但是如果我們要的不只是生存而已,我們就要問,東海存在的意義何在?如果多一個東海不多,少一個東海不少,那何不關門算了。關門反而幫了台灣的大學嚴重過剩的問題,也有助於台中縣市的開發。事實上樹欲靜而風不止,東海大學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政經黑手未必容得一隻無力自主的肥羊繼續無辜地消遙。我當然不以為東海應該關門。這不只是一種校友的不甘心不情願不信邪的主觀意志,更是來自我們對台灣高等教育現狀的憂慮。
    如校友們所說,東海的價值以及我們至今對東海的懷念,正來自東海當年所成就的高素質前瞻性引領全國的全人教育(自由學風、優質教育、誠樸校園、親近同儕等等)。今天這樣的價值是否已成多餘?當初東海的典範是否已然落伍?台灣是否已不須要這樣的東海、已無這樣的東海生存的餘地?建立這樣的東海是否仍是今天的東海最有條件來做的事情?是今天的東海在台灣的大學巿場上最大的niche?是我們東海人今天還能對台灣做出的永續貢獻?如果是,我堅信是,那麼東海的前景其實非常清楚:明天的東海必須在新的社會條件下重建我們所自豪的價值,這様東海才能重振,也才值得重振。
    我們的責任就是找出一條可行的路,然後全力以赴。但是首先,我們必須打破失敗主義,而認識清楚,東海的價值可以重建也必須重建。不從太平天子太平臣(各個大學的領導)的謙遜出發,而從公民對肉食者鄙未能遠謀(教育部等等)的使命感出發,我們或可提出
    一些「起而行的具體的vision, strategy, programs來真正改革學校」供東海領導層參考。若果真能凝聚共識,那麼大家前仆後繼眾志成城,也是對社會的回饋。
    校友會可以籌款任命一個由世界級專家組成的小組,取得董事會和校長支持,進駐東海,造訪各界,研擬評估一個東海中長程的發展藍圖,交由學校各方公評。為了抛磚引玉,更為了避免流於空洞,個人願意不惜被譏評提出一個轉型的思考做例子,如下。
    一個高素質前瞻性引領全國的全人教育,或可以建立在一個新的東海大學標竿上:把學校轉型為一個二十一世紀的新全人大學(professional liberal arts),而非一般性的綜合大學。比方說,以專業導向全球視野的全人教育為目標,建立一個在教學品質四年校園經驗和國際化課程方面佔先的優質大學,落實在全體住校、四年英文和四年IT通識教育、有宗教關懷的生活實踐和社區服務、國際教授學生和學程、國際文教合作校園,終身學習課程及校友網絡和子女優惠、以及超國立標準的師資和待遇等具體措施。調整院系、課目、教學,全球取經,全球策略聯盟遠矩合作。經費自給自足。與國立大學爭鋒。
    當然,任何人都會質疑經費自給自足這一點:錢從那裡來?其實,錢從來處來,使用者付費,量出為入,滙聚多方,並不見得非要依賴救世主或經常性的大量補助不可。以常識來看,今天東海經費似乎自給有餘,而逢甲淡江等私校也理財有方。若然,事在人為,以上藍圖並不會貴到遠離現實。如山下的可開發校地應可支持四年住校、國際文教中心(會議、育成等等)、教職員社區等建設。銀行貸款應可以學生住宿費、場租等預計收入為質押來達成,而教育本身新增的支出應也可以學費支應。到底全人教育的成本,含英文和IT,不致於像理工學校那樣高。東海固然要保留核心的理工科系如資訊、工工和生物等,但可以避免走大成本的路。至於經常費以上或一次性的投資如強化課程和師資設備等等,則可以和募款和學校的其他事業掛鈎。
    最關東海存亡利害、也會是各方勢力垂注所在的當然是校地。未來學校發展「綱擧目張」的要害就在大片可開發校地的整體規劃和利用上。百年大計成於始,規劃先行,主其事者有成為貝聿銘、陳其寛第二的機會。必須堅守文教立場,不受財團或個人操縱,設立專業部門永續經營。東海的在地關係也應該深耕經營成為學校的優勢,而附中和小學及其校友、家長應是其中重要一環。東海甚至可以和市府協調與工業區的連通,以在不違背學校立場的同時,能爭取到大型和長期的補助,幇助學校發展。辦學有成,捐款之門可望大開。
    用經濟學的觀點來看,東海有三大優勢:卓越的品牌歷史(全人、國際化等)、大量可開發校地、和優質的忠誠校友。東海的前途就決定在這三者的使用上:合則興,離則病,背則亡。東海的價值必須重建,東海最美好的日子不在過去,而在未來。

    April 24, 2011 Easter

  12. After reading a letter from Director Chiang, I am afraid that I couldn’t agree with the way the article (hopefully it is not the opinion of the majority of the board) was trying to legitimize Tunghai’s fall a result of natural societal changes and it is no body’s fault, we have done our job, nothing we can do about …. This to me is an ostrich-bury-head-in-sand mentality. Am I too sarcastic? I really think that’s my fault because I didn’t keep up closely enough with Tunghai. That’s why I voiced my concerns even perfectly aware that I could bring many unfriendly and strange faces from people. I don’t have any stake in this except Tunghai’s reputation. I have ultimate respect for all Board of Directors. I am also very grateful of Director Chiang‘s committed effort to Tunghai. But the cruel fact is that Tunghai is declining to a level that shocked me. Any reasonable person would agree with me that changes need to be made and be made fast. The changes have to come from the top – BOD, where else.

    I used to be proud to say to the people that I was from Tunghai. Now I have to carefully say that I was from the OLD Tunghai. What happened? Believe me I thought about giving it up; let the nature run the course. Maybe the ship would right it by itself. But I am sorry that I just couldn’t. I love Tunghai and taught at Tunghai for several years long time ago after getting my Master’s. Some of my students are doing well here in US. I have to do what I ought to.

    I am not trying to find anybody a scapegoat for Tunghai’s fall. It doesn’t help for anything. I am trying to see whether there are system changes to be made to save Tunghai from sinking even further. That’s why I mentioned about the six departments under probation. They should be priority both for the Administration and Board of Directors. A responsible Board of Directors cannot use the excuse that they are not allowed to interfere with administration affairs to get away with it. In the past they had interfered with Tunghai elementary and high schools. Besides, all Board needs to do is to establish accountability and ask for status update from President regularly in board meeting. We need somebody who has the power to prod the administration.

    Secondly, I don’t see why it is so hard to establish reasonable term limit and nomination/election scheme for BOD members. Limiting serving terms is to get new blood, new idea and new energy in the Board. We need to give people who would like to serve the Board a chance. School’s President, Deans and Chairmen all have term limit. Why not BOD members? We could also set up a wait period of one or two years after serving a full term. I suggested a staggering terms in which at least two members every other year have to be replaced. We don’t care what their motives are. As long as we keep the BOD operation open and with Conflict of Interest terms in the bylaw, we could prevent any acts detrimental to the University. Talking about openness, here is for example, a University of Michigan Board of regents web site http://www.regents.umich.edu/about/ .

    Lastly, the reason I put much more weight of fundraising on the Board is that the Board and the President have the highest prestige to the donors. Giving from Alumni is perfectly all right. But we need to also explore other philanthropic opportunities in Taiwan. We have many well-known Directors like Ovid Tzeng, the former Minister of Education, whom and his wife I also know of. We could take advantage of that to use their connections to identify some fundraising targets. Basically BOD members are acted as volunteers for school fundraising. That will give the donors a tremendous push. I know it is not easy but worth a try. First we need to convince them that we have a good development plan though.

    I, like everybody else, am just a messenger trying to convey the messages and hopefully start a dialogue! But please don’t kill a messenger.

    The future is here now, it is your call, the honorable BODs. The wiser knows when to step down and how to make the transition as smooth as possible.

    Sheng Kung (龚盛鑫 十三届 工工)

  13. 正向東海 迎向未來

    親愛的校友們:

    大家好!

    其實我很不想回應。

    我以一位校友也是一位財務董事的個人身份,記下我知道的一些事。

    十五年前,在我進入東海董事會的第一次會議上,我就指出:”以目前東海的財務繼續下去,東海在財務上會出問題”。為什麼?在寅吃卯糧,學校頇向教育部先借款發薪水,等每學期收到學費後才歸還。學校附設農牧場連年虧損,虧掉學校投入的所有資金,瀕臨關閉危機。尤有甚者,學校內成立一堆委員會,游泳池成立委員會,農牧場成立委員會,推廣教育成立委員會…,各單位一有盈餘即抽成分紅,美其名為績效管理,利潤分享。學校當時附設有實習銀行,學校需錢就向實習銀行借,宛如一提款機;幸好教育部及早發現關掉結束營運,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其他一些不堪入目者,令人痛心,而不知東海財務已岌岌可危。然而學校的師資與設備都明顯不足,很多事情該做而沒有做;學校應興應革,百事待舉,卻在財務上一籌莫展,東海便漸漸欲振乏力…。

    在我當校友總會長時,我曾去拜訪當時住在杭州南路的查良鑑董事長,請教他:”東海財務為何如此困難?如此不當支出?” 他回答我:”財務由你們校友管,你們財務董事同意,我們就支出”。當時學校種種的情況,後輩的校友均不知情,而早期的學長僅知道東海的財務非常艱難,其實當時董事會的財務董事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我當上財務董事以後,便一步一步重新做起,不計個人毀譽也得罪了不少人,我只想默默地做、默默地一點一滴去做。感謝十多年來董事會的全面支持與學校的長期配合,東海的財務獲得改善,逐年趨於穩健。我謹將目前學校的財務面摘要報告如下:

    一、大學部:在我接任財務董事後,全面檢討全校的每一項收支,並展開必要的硬體與軟體建設,其實董事會只不過是在盡一份學生繳納學雜費必頇善盡保管與妥善應用的職責而已。近十年來已經完成人文大樓、基礎科學實驗館、第二教學區基礎工程、管理學院大樓、音樂美術系館、第二教學區學生宿舍以及新進教師及教職員退休宿舍等重大工程,建設經費支出約15億元;並收購一部分校內土地以保持校地的完整性。一方面精簡職員人數,一方面在師資上不遺餘力地改善師生比;近四年來人事費就增加了1億元,一年人事費約12億元。為了教職員工的退休福利成立退撫制度,每年提撥退撫基金。目前學校每年可用資金結餘約二億元,這些經費都是靠一點一滴積蓄結餘而來。一個學校的財務最重要在於經常費收支要能自給自足並有結餘,學校才能永續經營,大額捐款才更能幫助學校。

    二、中學部:在接收懷恩中學時,董事會委任我擔任清算人,當時留下的僅是一些平房教室;歷經多年苦心經營,以辦學盈餘展開第一、二期教學大樓及學生宿舍興建,全校煥然一新,目前每年可用資金結餘約二千五百萬元。
    像最近同學參加國際發明展競賽,學校即可全力支援,得奬載譽歸國,提升校譽。

    三、小學部:當我來董事會時全部是舊房子,校舍實在不堪,學生家長多所抱怨。後來展開全面整建,從美化環境、運動場和教室修建,到現在正要完工的教學大樓,全面翻新。小學已漸漸恢復以往的辦學績效,在少子化的衝擊下,招生仍名列前茅,目前每年可用資金結餘約三千萬元。

    四、農牧場:以前經營不善,連年虧損,並虧掉所有投入的資金。董事會認為學生學費怎麼可以拿來填補營運虧損?最後不得已我才插手管理,先資遣農牧場所有人員,發給遣散費,重組新人事,業務也重新開始。因所有超商均不給上架,行銷通路受阻,才決定走自己的路,建構自己的銷售管道,慢慢轉虧為盈,最近二年來,每年盈餘約二千多萬元;而農牧場為符合衛生局更高標準的檢驗規格,現正全面整修。

    學校在大學、中學、小學、農牧場的硬體建設上大致已告一段落,接下來便可發展軟體建設。以前我很少在公開場合報告學校財務狀況,但有被嚴重誤解及操弄,我只好記下一些事實。以下是我個人的一些看法:

    一、”董事當9年以上宜功成身退”,這只是一種鬥爭口實,面對高等教育日益艱困,少子化日益嚴重,東海應嚴陣以待,財務面必頇嚴謹管控,不能稍有疏忽,這也是未來能否永續生存的決戰點,對內管控及對外募款均是面臨嚴峻的課題,學校當然需要傳承,需要承先啟後,但受託擔負之人必頇一肩扛起,勇於任事,不得稍有閃失。這與董事當幾年幾任並無直接關係,就像東吳大學董事會最資淺為9年,我們曾紀鴻董事當了東吳10年董事為第二資淺,當幾屆董事不是重點,重點在於能為學校做甚麼,能不能很穩健的為學校把關。

    二、談到非校友董事,我覺得所有校友應心存感激,他們沒有要求東海甚麼,卻願為東海盡一份心力,實在感恩。像曾志朗部長、吳妍華院士、沈哲鯤院士,林振國董事長等長期為東海奉獻努力,他們期許像東海這樣一所好的大學能永遠延續好的人文、好的學術、好的創新精神。教育乃百年樹人,東海大學屬於全體社會國家,是大家的,不是某人的也不是校友的。校友要有雅量接納,決不能傷害非校友董事。

    三、說白點,董事會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選校長與管理學校財務,因為董事會在學校沒有人事權,且不能干涉學校行政,僅能負監督之責,管控預算。要改善大學的指考錄取分數和教育部的評鑑結果,真正要靠學校的認真辦學與教授的齊心努力。學校六個系所評鑑結果待觀察,由學校來說明。最近董事會學術小組很努力地審查學校五年校務發展計畫與GREEnS計畫,深入研討並提出方向與願景,但願學校會更好。

    四、募款方面:我們的募款並不輸給其他學校,每年平均約有5,000多萬元,只少了大筆金額,幾年前,在吳清邁董事長的號召,在董事會下成立TEFA基金會,TEFA僅是一個募款單位,每年捐款補助學校,也感謝鄭清和等校友的長期捐助,我已當了5屆TEFA董事,是不是也該功成身退,在指責別人時,想一想,你捐了多少給學校。

    五、至於”校友總會長為董事會當然董事”案,因修改大學法,且請教教育部能否將此條納入學校捐助章程。但教育部回覆:”除創辦人外,其餘人員均不得列入為當然董事”。因此,董事會謹遵守新的大學法與教育部規定;其實這條條款是我當校友總會長時建議的,由阮大年董事在當時董事會提案通過的。

    六、又說”董事會未出資便無切身利害關係”,形成過客心態,實在侮辱曾在東海盡心盡力的董事。東海董事會應是台灣私校中很好的董事會,這種惡意中傷實不足取。難道選一批新人,就有出資,就沒有過客心態,簡直欺人太甚。有校友說出資多少就可當董事;但東海不是學店,早期東吳大學出資的財團均已退居幕後。

    七、對於”廣大校地資源未能善盡利用”,因為學校為文教用地,如果要商業用有其困難,這10年來有幾組校友提出的開發案都是想要利用學校的土地去銀行貸款然後再做開發,殊不知大學土地不能貸款,不然就是所提出方案利潤不足。有校友提出要蓋一飯店,但東海財務以穩健為主要考量,不足以孤注一擲於蓋一飯店,希望提出的校友能幫忙學校找一有意願的商業財團來成就其事,若其他校友有更好的投資計畫,只要能幫助學校,董事會均樂觀其成。在校地上,幾年前市政府要開一條從台中工業區貫穿學校校園連接中部科學園區的道路,我銜命董事會與內政部營建署、台中市政府交涉協商,最後即時阻止,同時也費力把原佔用學校的14戶違建佔有戶順利遷出,還回校地。

    八、至於有說”將發動海內外萬人校友連署,訴諸媒體、輿論,企求社會公評,甚或託請校友立委召開公聽會…”等,以此來恐嚇威脅董事會。個人事小,但絕不能傷害到學校!如此以不當手段傷害學校來遂行其個人目的,看了實在令人憤怒,宜譴之!做對的事,雖千萬人吾往矣!

    感謝薛順雄學長的來函指出「母校的教育聲譽已無當日的隆美,真令人感傷!我們不能怪罪任何人,這是社會環境變遷的後果」,誠然,這是歷史的註解,現實的嘲諷。我們必頇坦然面對,期盼全體師生、全體校友,齊心努力,正向東海,迎向未來。

    最後敬祝各位校友平安喜樂

    第15屆化學系校友
    江銘鐘 敬上
    2011.4.17

  14. 校友會的功能

    校友是一個學校的最大資源之一。歷史悠久的大學,各行各業的校友們總是對培育自己的母校有特別的感情。而且度過的都是青春少年歲月,更是無限回憶,大多是美好的,就是那些差一點的過往,多年以後也是別有一番苦中有樂的滋味。

    把校友們組織起來,共同的為母校的發展盡力就更富意義了。不過那麼多的事中間,如何成為助力而不至於制手滯足的徒增煩惱就是一門藝術了。

    學校不像國家或政府,老是有反對黨的存在,他們監督之餘是想要自己上臺做事。訴諸於民意,投票給他們。學校不可能是靠投票來治校的!

    校友會的最大功能是以學有所成後的校友們對母校的財經上的支援。當然以校友們的資歷經驗,對學校的許多教學行政也可以看得出一些倪端,許多的建言也是可以給學校參考。最理想的是到學校當個短期講座老師,或者是做志工義務的幫忙學校照顧不到的事情。這是我粗淺的看法。

    我們的母校東海大學是一個變遷得讓許多老校友難以置信的學校。尤其對我們旅居在國外的同學們來說,許多事只能道聼塗説。最讓人耿耿於懷的就是–好像學校日漸沒落,在台灣的排名也是居後,以前別的一些聯考志願後面的學校超過了東海大學。我們約於1990年代左右就聽聞這些。

    其實,以學校的歷史來看,我們那一屆可是一個分水嶺。第17屆,1971年進去讀書的是最後的一屆小班制。一班聯考只收20多個人。一屆300多人吧!然後擴大變成4,50個人,同時也招收夜間部,每晚好幾部大巴士上山下山的。咱們適逢其會,也沒有那麼智慧遠見,看到以後的事。其實,1980年代是台灣急速發展的時代,中美斷交後,台灣展現了驚人的卓見和效率,造成90年代一切的起飛!那時候我們在台灣奮鬥的同學來美國旅遊時都很不瞭解咱們在外的甘於那麼平平凡凡的生活!當然,個人的選擇是沒有什麽高下好壞,許多人90後再遷回台灣,甚至再遷往大陸也是不爭的事實!

    台灣在往上提升,可是東海大學卻像是向下沉淪。這時,咱們也行有餘力的可以關心一下母校的事了。母校校長好像每年都會出國會會校友們,報告下學校的現況,也懇請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學校許多發展計劃是很欠缺經費。可能是錦上添花總比雪中送炭容易吧,這個東海大學的好壞就常常是大家的話題。

    我是在2002年左右參與了南加州東海校友會的事務。也抱著服務的宗旨,提供給洛杉磯附近校友們一些聯誼的事宜。2005年新的校長上任後走訪美國各地,我們也接觸到最多的信息。使得能夠重返往日的光輝希望大增,信心也油然而生。然後又每年會聽到他的一些報告,也讓自己的心態調整了許多!最重要的觀點是我們要面對現實,而且,什麽是教育的目標及東海可能的方向?程校長提出了他的看法及做法,東海大學應該是一個努力於普及教育的地方,以能夠把一堆在台灣以成績,考試為主的評價上是弱勢的學生教的更好,使得每個學生都比以往的自己提升多多!

    我是很佩服及贊同這樣的教育理念。確實,我們東海大學創校之初,老師有時比學生還要多。學生不乏第一志願,捨弃台大而來讀東海的人。就是在我們10幾年後來的那個年代,建中,一女中,二女中,中一中,南一中。。。等名校學生還是出奇的多。後來,聯合董事會美援停止,學校經費困難。擴大招生是唯一方法。也把總是藏在象牙塔的東海大學,帶入到五光十色的社會熔爐中!連四周環境都已經都市化了!這些發展好壞不必多談。然而,我很慶幸的有許多校長,還是能在這麼艱難困苦的情形下,自強不息。學校的名聲也許沒有在台灣這個以成績為重的環境裏面出類拔萃!可是也是生生不停的往前邁進。

    更何況現任的程海東校長,除了努力提供給想要受教育的年輕人一個好的環境外,他也想到我們校友們日日懷之念茲的小班制。努力的募得款項成立一個博雅書院。讓在這麼多學生中的優秀同學有一個機會,受到更多的照料。這些做法,深得人心。只是,還要看成果如何,以及後續的發展。希望老式中國的人去政亡的窠臼不要發生。

    誠然,學校的事務是很繁複的,不在其位的很難得窺全貌。我們校友們大多是看,聽罷了。如果有人有興趣瞭解的更詳細也是美事!不過,個人以為有一個立場是校友們應該遵循的,就是不去干涉學校的行政及人事。如果有在眼前的巨大錯誤,如貪污,回扣,證據確鑿時可以發聲。如果是一個很哲學的問題或者是感覺上的問題,何不踏入學校,作為一員實際的工作者來實踐。平常討論閒談也好,就是不必以校友會整體的名義做些讓許多校友不理解的措施。畢竟,我們海外的大多數校友會是以聯誼,支持母校為主。所有的意見,應該是供參考而已,不應有任何的行政力量!

    匆匆草就此文,也是風聞在台灣的校友總會有許多的對學校行政單位的檢討會,甚至要求有人對東海大學近年來的名聲不彰,排名下滑事負責!我個人是難以同意校友會這些作為。希望當其事的諸君多多以財經支援母校為重,如果中間有人貪贓枉法,那才使糾正有理, 何況,學校不是已經有監察人的設立嗎?希望提供大家一些海外校友的看法。就此。敬祝春琪!

    18建築系周曉宏上

  15. After reading 20110423 on tunghai.org, I totally agree with the message that we have to strengthen the Board of Directors.

    It seems to me right now the future development plan is not a priority. How to improve the six departments which are under probation is something we should focus on. We need to bench mark those six departments against the best schools to find out where the gaps are and think of measures to close them. The Board should actually set up milestones and monitor the progress. I still don’t see any urgency from the administration to do anything about the six departments. The Board of Directors seem to focus on the 10 or 15 years plan dodging the immediate problems. I am disappointed that we don’t see any serious discussion on the plan to fix the six departments.

    The Board members should have limited terms in order to have new blood. I suggest having staggering terms (every other year having two of the members replaced). The board should have nominating committee accepting candidates. It should determine the best way for voting. The Board can not be a rubber stamp. It should be equipped with power to evaluate President’s performance and compensation every year. The criteria should be set up mutually with the President.

    The Board of Directors should have more if not major responsibility of raising funds for the school. The University should have an organization to be in charge of administration of fund raising. Board of Directors and President set up direction, strategies and targets for fund raising. Funds should be tightly controlled and audited to make sure they are used in the best places in education to gain the trust of donors.

  16. Stanford’s ‘geek president’ John Hennessy
    celebrates his 10th anniversary with high-tech global vision

    By Lisa M. Krieger

    6/14/2009 2009 Commencement.
    Education forum

    Stanford University’s first “geek president” celebrates his 10th anniversary this fall having established what many academic observers call a new model for American college leadership, once the province of tweedy scholars.

    As the first high-tech entrepreneur to lead a top research university, John Hennessy has re-rooted Stanford in Silicon Valley — while extending its global reach.

    In a roller-coaster decade, the popular leader has presided over more than $6.3 billion in gifts and dozens of new construction projects that place the university in the red-hot center of innovation, from stem cells and neurosciences to energy and the environment. For four years in a row, Stanford has raised more money than any university in the country.

    When the recession triggered a plunge in the school’s endowment, Hennessy quickly made big cuts, positioning the university for a rebound. This fall, he opened campus to its widest-ever spectrum of freshmen, from 54 countries and every state except South Dakota. Among them is Reed Jobs, the 19-year-old son of the Apple founder.

    Through it all, say observers, Hennessy, 58, has kept his humor — and golf game — intact.

    “I can play very quickly if I start at 6:30, when the sun’s coming up,” he laughs.

    In a rare interview, he tells the Mercury News this story on a morning in the sun-drenched president’s office, decorated with books on leadership, a pair of cowboy boots and a Stanford boogie board. He wakes at 5, without an alarm, in the president’s Hoover House, which he shares with his wife, Andrea. They met as teens, at an after-school job at the King Kullen grocery store in Huntington, Long Island; he was a stock boy, she was a cashier. He wowed her by building a box to view a solar eclipse, then a mechanical tick-tack-toe machine.

    By afternoon, he’ll be on a plane to Boston, where he’ll wine, dine and inspire hundreds of devoted alum. It is part of a global outreach tour that has taken him to Shanghai, Singapore, Tokyo, London and major American cities.

    A multimillionaire founder of the microprocessor company MIPS Computer Systems, Technology, he sits on the boards of Google, Cisco Systems and Atheros, owning an estimated $4 million in stock in these companies, according to a Mercury News analysis.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reported that he invested in elite venture capital funds 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 Sequoia Capital and Foundation Capital. Since January, he’s sold Google shares worth $2.36 million and Atheros shares worth $543,436.

    His experience as a high-tech entrepreneur gave him practice in risk-taking, rigorous management and savvy business skills, say observers, who compare him with legendary provost Frederick Terman. And his valley connections have proved a fertile source of donations and research opportunities.

    “The university is blessed to have John Hennessy as president. It’s that simple. He has led Stanford’s ascent to become one of the great global universities,” said Grant Heidrich, Stanford alum, parent and partner emeritus of Mayfield Fund, who first met Hennessy when the president was a 31-year-old associate professor, a skinny guy with a promising startup that needed funding.

    “John is pretty unflappable,” said Heidrich, recalling desperate days when MIPS verged on bankruptcy. “When under fire, he stays focused and clear and finds out what the real issues are.”

    Adds Jonathan Holman, president of the CEO-recruiting company The Holman Group: “Most professors don’t have a clue about the commercial world. John totally gets it. . . . Stanford is a huge financial entity. In many ways, John is selling a product: the reput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a university.”

    Hennessy has matured on the job, say observers, and never displayed the solo-performer trait seen in many techies. Unlike running a startup, university management is a collaborative progress, highly dependent on consensus-building.

    “He must love complexity because the more complicated an issue is, the more John Hennessy shines,” said Molly Broad, president of the 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

    And the faculty finds him decisive but flexible. “John forms very strong opinions about issues — but you always feel that, when discussing things with him, that he is not only listening to you but also willing to change his mind,” engineering professor Jeff Koseff says.

    Increasingly, Hennessy ponders society’s big long-term problems — energy, the environment, global health, international stability — that he believes have been abandoned by shortsighted corporations and stressed governments.

    “It is crystal clear that thinking long term — seeking solutions — is what universities need to do,” he said. “I am trying to move Stanford toward my vision of what a university needs to be in the 21st century.”

    It is this concern for the future that drives conversations with donors, he said. Yahoo co-founder Jerry Yang gave $75 million to the university. Netscape titan Jim Clark gave $150 million. Phil Knight, founder of Nike, gave $105 million. Hennessy led a $1.1 billion campaign exclusively for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 the largest of its type at the time.

    “We talk about investing in Stanford, about making a difference in the world, about investing in research which will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for their children and grandchildren. It’s about investing in incredible students,” he said. “It is a long discussion around something that is important to them. They know we’ll be good stewards of their philanthropy.”

    Since his arrival, incoming freshmen and sophomores receive greater access to senior faculty. He’s broadened research opportunities for juniors and seniors. He urges all students to become more tech-savvy; 72 percent of all students have taken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Science.

    He built more housing for grad students and young faculty members. A $50 million gift from alums Helen and Peter Bing pushed a new concert hall forward. He’s boosted outreach to recruit women and minorities. And he’s made it easier for students to take courses outside their core focus. For instance, law students can also earn a master’s degree in subjects such as public policy. There’s a new joint masters program between the business and education schools, so tomorrow’s K-12 leaders also have an MBA.

    He’s explored an increase in undergraduate enrollments — while also proposing a reduction i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to pre-1990 levels.

    “My experience in the valley gave me two important skills. One is to get comfortable with numbers, quickly,” he said. “The other is to make decisions with incomplete information, without knowing exactly what the future will hold.”

    And when he wants to learn more, he turns to two sources of inspiration: Bill Hewlett and David Packard, who met at Stanford and kick-started Silicon Valley.

    “I manage by walking around,” he said. “It’s a page out of Dave and Bill’s old playbook.”

    Mercury News news researcher Leigh Poitinger contributed to this report. Contact Lisa M. Krieger at 408-920-5565.

    WHAT WORRIES HENNESSY

    The plight of the public universities: “California will be poorer. The Bay Area will be poorer. Institutions like Stanford will be poorer if the long-term health of a great public system like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ystem continues to be assailed and the quality of that institution goes down. It will hurt all of us in the long-term.”
    The divergence of big time athletics and academics: “I worry about the notion that at least some institutions believe a successful outcome is a pro career — whether or not it comes with a degree. (If president of the NCAA), I would try to fix men’s basketball first. I think ‘one and done’ (one year of college, then turn professional) is the worst. “… (Universities) are complicit in becoming the farm team for professional basketball.”
    Advanced Placement curriculum: “The A.P. system we have created is actually doing a disservice to students. … It’s a terrible way to get them excited about continuing their studies in science,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 (In computer science), it is basically a test of whether you understood the syntax of the programming language. This is teaching the absolute wrong thing to students. I think probably (the solution is to) participate more in how A.P. is structured, how the exam is structured, and how it’s taught.”
    Classic liberal arts education: “I worry that we have lost — not just at Stanford, but I think globally at many institutions — the notion of a classical liberal arts degree. “… In the end, a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s, as I remind the freshman, a foundation for life. It’s not just a key to your first job.”

  17. 日前收到台灣校友總會的意見調查email
    標題「9/18校友關懷母校發展論壇」議題之一:
    【東海大學募款的職責是在董事會或校長?】。

    後來又收到校友總會的意見調查誤用TEFA_NEWS名義發函的道歉啟事
    造成校友許多困擾 謹致十二萬分的歉意。

    一團混亂, 好友鄧益裕的無心錯誤, 自會對董事會/校方交代, 我們不必追究了。

    我倒是對這個議題有點意見。

    這個議題有點兒像”家裡的帳應該由爸爸還是媽媽管”,
    誰管得好就誰來管,只要不是兩個人搶著管,衝突責怪就好了,
    募款的職責是在全體,爸爸,媽媽不合作怎麼行。
    一般美國大學的募款大多是校長負責的,
    即使交由董事會負責,通常也是校長出面的。
    重點是
    他們都有一個組織健全的職業化募款單位經年運作。

    對我們校友而言,捐款只有一個目標:”回饋母校”,
    也只希望看到單一個(unified)組織健全的職業化募款單位,
    方便集中捐獻。

  18. 總統接見私校協進會程海東理事長一行

    前擔任中華民國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理事長與東海大學校長的程海東博士 , 於8月27日上午 , 由教育部吳清基部長、高教司何卓飛陪同 , 前往總統府晉見總統 , 總統府副秘書長高朗也隨同在座 。程海東理事長一行人此次是代表私校協進會向 總統請益 , 有關私立大學永續經營所面臨的嚴峻挑戰 , 以及當前政府如何協助私立學校面臨少子化、學生來源大幅縮減所帶來的招生衝擊 。


    總統府留影(由右至左):高教司長何卓飛、教育部長吳清基、馬總統 , 私校協進會程海東理事長(東海大學校長)以及常務理事張家宜(淡江大學校長)、常務理事黎建球(輔仁大學校長)

    馬英九總統接見私校協進會程海東理事長暨東海大學校長與該會常務理事張家宜(淡江大學校長)、黎建球(輔仁大學校長)一行人時 , 對私立學校於國家人才培育工作所做的努力與貢獻 , 表達肯定之意 。總統表示 , 台灣最主要的資源就是人力 , 而人力則有賴教育家的培育 , 不分公立或私立學校對國家人才的養成都非常重要 。  針對私校協進會程海東理事長一行所提「建制私校教職員退撫新制」、「推動陸生來台」、「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彈性薪資方案」等議題 , 馬總統都一一回應 。(總統府新聞稿)總統表示 , 政府刻正研議修正「公教人員保險法 」 , 目前銓敘部已完成草案 , 預定8月底送考試院審查 , 下會期送立法院審議 。由於少子化關係 , 現階段應該要廣泛利用教育資源 , 招收東南亞或其他地區學生 , 尤其在ECFA簽訂後 , 海外學子有更大的誘因與動機來台就讀 。針對大陸學生來台政府的看法是 , 起步要審慎 , 要行遠自邇 , 不一定要一步到位 , 初步第一年將允許2千名陸生來台 , 此名額則不含非修習學位之學生 , 如交換生、雙聯學制等 。總統亦表示 , 關於「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經費目前教育部已提報修正計畫 , 調整100年及101年之經費 , 以協助學校提升教學品質與學生學習成效 , 發展國內教學卓越的典範 。另外 , 實施彈性薪資方案」就是希望避免優秀人才流失 , 也減少私立大學教師大幅轉任公立大學的現象 。對未獲頂尖大學補助之私立大學 , 該方案仍提供其他財源或彈性措施 , 以支援校內推動彈性薪資 。

    總統進一步表示 , 97年1月16日修正公布「私立學校法」 , 讓私立與公立學校享有相同減稅待遇 , 以提升私立學校競爭力 , 也特別修訂私校法第62條條文 , 未來外界捐款時可享有100%的免稅優惠 , 將可提高捐贈意願 , 改善私校財源。

    除以上議題外 , 當日私校協進會理事長程海東校長附帶向 總統提出幾項訴求:(1)在私校公保年金化案 , 期望政府能調整個人、學校、政府三方提付比率 , 保險費率提高至13% , 期能以漸進式調整;能適用勞保給付條件 , 包括生育、傷病、失能、老年、死亡及職業災害保險醫療等給付。適用日期希望能追朔自99年1月1日。(2)在學雜費收費標部分 , 建議應採取公私立一致或回歸由學校自訂之作法。(3)高等教育輸出方面 , 建議設置Global University , 利用現有硬體設施 , 招收非華語系國家學生來台就讀 , 以全英語教學 , 除聘用專職雙語行政人員外 , 師資則採與各校合聘方式 , 在少子化衝擊下 , 使師資資源充分運用 。

    總統進一步表示 , 他深刻感覺人才培育工作不分公私 , 政府會全力縮短公私立學校的差距 , 讓台灣教育資源分配更均衡。他並感謝私校協進會與各私立學校支持與合作 , 促使相關政策能推動順利 。

    寄件單位:就業輔導暨校友聯絡室
    服務專線:(04)2359-0228
    寄件日期:2010/09/10

  19. 大學退場機制 教育部訂指標
    【中央社╱台北28日電】
    2010.08.28 08:54 pm

    教育部次長林聰明今天指出,大學轉型方案將針對各大學註冊率低於50%、舊生保留率不到80%者,列入第一波觀察指標名單,再視學校的財務和評鑑等,決定是否退場。

    教育部今、明兩天在國家圖書館舉辦第8次全國教育會議,在「高等教育類型、功能與發展」議題會議中,多名學者和團體代表均表示,高等教育已從「菁英化」轉移至「普及化」,面臨少子化問題,也需因應。

    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理事長、東海大學校長程海東指出,因應少子化,希望教育部鬆綁私立大學招生名額和學雜費;若學校禁得起考驗,包括學校自評及教育部評鑑應回歸學校自主

    銘傳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暨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張國保表示,公私立大學所獲資源並不公平,對學生總量管制,針對國立大學即可,私校應鬆綁,回歸各校,從經營機制調整。

    會中,家長團體代表也贊成學費由市場機制決定,但就學貸款應採固定利率,減輕學生負擔。

    林聰明下午在全國教育會議記者會說,大學轉型方案昨天已開會做最後確認,註冊率低於50%、舊生保留率低於80%為第一門檻;接著是學校財務、薪資發放情況,加上其它因素,輔導小組即介入採取相關措施。

    至於學費收費標準,林聰明說,台灣的大學收費與其他先進國家比較算偏低,若要調整,勞工團體或其他團體可能會有不同的意見,教育部會慎重研議合理調整方案。

    【2010/08/28 中央社】@ http://udn.com/

  20. 聯合新聞網:大學退場機制 教育部訂指標:

    陸生來台設限 總統:行遠自穩

    立院三讀修正通過的陸生三法對大陸學生有所設限,總統馬英九今天認為,起步審慎才能行遠自穩,不必一步到位;快的話,明年2月研究生就可以來,大學部在明年秋天招生。

    立法院19日三讀修正通過陸生三法,採認大陸學歷,開放陸生來台,但明訂「一限二不」:限制承認醫事學歷、陸生不得報考國安機密相關系所、沒有中華民國國籍不得參加國家考試。

    馬總統上午接見中華民國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理事長程海東一行時說,有人覺得這些是對大陸學生設下不必要的限制;但他認為,起步時稍微審慎一點,才能行遠自穩,不必一定要一步到位。

    馬總統指出,國內少子化對私校招生造成很大的壓力,很多人也憂心忡忡。他認為,「退場恐怕是最後、最後的手段」,應該想辦法多利用教育資源,招收東南亞等國際學生,包括規劃全英語課程、教育部建立評鑑制度讓政府出面作品質保證等。

    總統說,在兩岸簽署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後,許多國家的學生對來台就讀有更大的誘因與動機。對公立學校與私立學校的發展,總統認為,人才培育不分公私立,政府要盡量拉平公立與私立的差距,這樣做,「台灣的教育會更正常」。

    總統說,延攬與留住大專院校特殊優秀人才實施彈性薪資方案,主要目的是要與大陸、香港與新加坡競爭,讓相關待遇能並駕齊驅,避免高級人才往這些地方流失,相關的制度設計不會造成公立大學挖角私立大學優秀教研人員、私校人員擠破頭去搶公立教師的缺。

    他表示,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方面,教育部將於民國100年及101年各編列新台幣50億元,以全面提升大專校院教學品質。總統強調,獎勵大學研究與鼓勵教學非常重要,政府會盡量滿足大家需要,相關經費「咬著牙都不能鬆口」。

    另外,總統表示,為避免社會保險年金對公保產生衝擊,銓敘部已完成公教人員保險法修正草案相關條文, 8月底就會報考試院審查,預計在立法院下個會期提出。

  21. 欣見近年母校的提昇景象

    http://www.webometrics.info/images/tabla3.jpg前天早上收到一封收件人是各校友組織的伊湄兒,附件是一份 “2009年世界大學排名臺灣的各個大學排名”的中文翻譯.doc,內容取材自一個所謂 Webometrics Ranking的網站。它蒐集全球各大學網站現成的資訊,做自動數據分析,並非實際的廣面評估,不能照單採信。但從它採用的Formula/Ranking Weight (見右表),可窺見高等教育機構的國際化,知名度,獨有特點,與學術界認定資訊的重要性。

    近年網路科技訊息傳達快速,我們對東海現況的了解與關懷比以往要直接且切身. 也意會到母校今日的聲望在台灣各大專院校的比較上已不復當年。所以校友非常注意母校的動向,競爭力的提升,發展的前瞻性,財務募款的經營。筆者是早年聯董創校資助下小班制的幸運校友,也了解當年的美景只是今日的舊夢,不可能回頭再實現了。 21世紀的東海大學,必須順應經濟,科技,社會,文化的環境轉變,注入新血,接受新觀念,開拓一條迎合當今時代的新路。

    過去五年來,我們看到的東海是在顯著地提昇中。

    東海重建了它的獨有特點 – 優美的校園,路斯義教堂與文理大道依舊屹立,承襲50多年的勞作制度仍是全台獨一無二。近年我們欣見教學方面的多項新突破,「創藝學院」的整合與「博雅書院」的成立。從構想,考察,組織,進入實際運作,整合,化傳統為新概念,結合募款策略,充滿創藝與遠見。提高入學的意願度,也就提升了學生的素質,令校友們擊節叫好。

    東海增進了它的國際形象與領導地位 – 經由佛羅里達州校友精心安排讓東海領導台灣八所大學校長團出席首屆臺佛高等教育交流會議,對母校的國際聲譽大大提升。對國家而言,走出台灣,看到中美國旗併掛,興奮不已。筆者有幸全程參與,會中某大學代表對筆者私下說 “你們東海的領導與實力真強,帶著我們一同出人頭地”。這次成功的研討會,明年將在母校舉辦第二屆大會。我們期望看到母校在國內各大學中,重執牛耳,回到領導的地位。

    程校長每次撥冗走訪校友,都是充滿著朝氣,清晰有理地解說母校的理想與計畫。成立前述兩個新學院的理念,事前都多次查訪校友,比較分析,徵詢意見,細心謹慎地推動執行。也因此得到諸多校友的認同與支持,解囊資助,共襄盛舉。母校有幸,有能人智仕的領導,在台灣近年複雜的大環境與全球經濟蕭條的壓力下,勇往直前。願見這股動能,得持續不斷,更上一層樓。

    我們有全台灣最美麗的校園,有具備高格局領導力的校長,有具遠見的校董們配合支持,合作無間,和睦興隆。筆者謹此向母校的執舵團隊全體董事,為近年東海的成就與提昇,致最高的敬意與謝意。

    source

  22. 一試成主顧,東海變歸宿!

    我ㄧ直相信人與人之間都有一種特殊的緣分及情感,我與東海大學的相逢也是如此!

    一個多禮拜前,我從不敢想像,竟然能和校長先生、師長們共進晚餐,甚至和具國際知名度的學者劉全生校長以及著名的文學家許達然先生漫步校園,欣賞東海初秋夜景,至今回想起來,仍覺不可思議,然而我只是一位普通的大一生,一位平凡的書院生。

    憶起當天校長帶領大家參觀校園的經過,才發現校長是一位如此細心的人;一行人從社科院漫步於第二教學區,偌大的校園,沿途的一草一木,校長都詳細的一一介紹,包括第二教學區的興建,一磚一瓦的建材,管院的設計規劃,當可以看出校長對於教育及辦學理念的執著。

    結束當天活動後,眾位師長的身影、面容,一直在我心中不停徘迴,心靈深處的感動與驕傲竟使我遲遲無法入眠,我不停問自己,東海有這麼多富有教育理念的老師,而我又能為東海做些什麼?

    我ㄧ直思考大學的核心價值,為什麼這麼一個認真辦學的學校,卻鮮少人注意與肯定;而在現今大學淪為工具化導向的社會,許多學校寧可花錢打廣告,搏版面,也不願花錢培育學生,但是東海大學恰好相反,儼然成為高等教育的清流,專心培育全人學生。

    2008年的東海大學秉著當年創校的理想,遵循著首任曾校長的開創精神,成立博雅書院,這是東海人的理想,也是一項創舉,同時亦是一個偉大的夢,老東海的輝煌歲月又再掀起高潮;而遴選出來的一百零四位博雅生都應該肩負如何發揚創校的博雅精神及做一個完人的神聖使命,並且試著去興復身為一位大學生在社會上應有的價值和認同。

    博雅生不是特權,更沒有資格驕傲,在享受學校提供充沛資源的同時,每個博雅生,甚至每個學生都應該學習感恩,學習體諒別人,必非視為理所當然,反而要比別人多一份努力與執著,才敢竊嚐一絲絲的成就與認同,這是現今大學生所沒有的想法與概念,莫怪乎大學生素質低落,想當然爾,大學教育的品質也就隨之下降。

    談到這裡,使我不禁想起早年美國黑人民權運動的先知金恩博士,他所發表的演講「I have a dream !」,到現今民主黨候選人歐巴馬的競選名言「Change!」,
    都讓我聯想到東海大學也有個偉大且美麗的夢以及深具改變的理想與抱負,這是十分可貴的先驅者( pioneer)精神,這是其他大學所不敢做也沒有能力做的偉大計劃!

    最後,我要在路思義教堂前祈禱,祈禱上帝帶領東海大學走過這個高等教育淪喪的年代,我衷心希望在下個五十年後,東海依舊成為教育專業人才及博雅之士的搖籃,並且成為大學教育中的路思義教堂,引領大家前進,使我們不致迷失教育的理念與方向,並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為社會盡一份力,成為一位有抱負的知識份子。

    再次感謝上帝賜給東海大學一群深具愛心且富有理想的老師們,以及熱血和充滿幹勁的校長。

    2008/9/28寫於薔蜜颱風來臨前夕深夜
    書院生 朝健

  23. 小螞蟻 找到回家的路

    不久前得知TEFA推出「東海校史大方送」 ,喜出望外,因為兩年前我錯過了,這回沒敢再怠慢,捐出區區兩千元就抱得一本珍貴的校史回家,忙不迭地從林董事長的「基督教信仰與東海人」、程校長的序文、總編洪銘水教授的「東海五十年剪影」,一路翻下去,竟然覺得每一張歷史鏡頭看起來都眼熟。以咱這些「元老校友」來說,那一頁頁泛黄的黑白照,禿禿的校舍矮矮的樹,在記憶裡清晰如昨,怎地一幌已經過去四十餘年了,無怪乎文理大道綠蔭如蓋,而風光一時的大教堂則依然丰采未減。

    林董事長期勉東海子弟們,在懷舊的同時必須感恩東海大學是上帝應許之地。像我沒有卓越的成就可彰顯母校,只在個人工作崗位上本份負責無違師訓,至少「不辱」曾在大度山沐浴春風。一向我都用幾分得意的語氣介紹自己是「東海出身」的,也喜歡聽聞有關學校的訊息,彷彿那一切都與我永遠息息相關。

    在2001年某日,接到一位未曾聯繫的七屆中文系學妹顏麗華的電話,她邀我加入TEFA志工團行列,究竟TEFA是啥,其實壓根兒還沒聽明白,只聽進了重點「東海」和「志工」,就爽快地答應了。我暗忖,或許透過TEFA可多少了解學校的事,果然一到那兒就回家的感覺,感覺到母校的脈動。

    第一次志工聚會上才知道,原來TEFA乃隸屬於東海董事會,是學校的募款窗口之一,全名「東海大學學術發展文教基金會(TEFA)」。而志工團的誕生則是麗華基於愛校情懷,志願以她多年在馬偕醫院平安線的志工經驗來組團支援,經她呼朋引伴結果,一屆陳淑女、十四屆的賴兆貞,還有十七屆蔡雪美、十五届黃逸姬及後來的黃道明、朱明麟、潘永堂等,來歸的一群小螞蟻便開始定期碰頭,除了討論如何協助勸募還彼此聯誼,既回饋學校又成長了自己。

    重感情的校友把母校當母親,因為她確實給了我們寶貴的養成教育,我們離開校門後,行走的每一步路都有她的叮嚀,也可以說我們的生命已被烙上東海的印記,那是一種榮譽同時附帶了一份責任,眼看她近年來光華不如當年,大環境的挑戰愈來愈多,東海人質疑的有之,憂心的有之,但都不如一起來為她做些事。

    我們想效法螞蟻,呼喚東海人來齊心合力。十屆的蘇希三感動了,他寫了一首「Go! Go! TEFA~鐵發」~「螞蟻雄兵」之歌,唱出多少東海人的心聲。最近TEFA將十週年慶的音樂會影音及詞曲放上網路後,連退休回英國的外文系教授Mr. Shepherd也傳訊過來歡喜話舊。網路三次「尋找東海人」,世界各地已有四千餘位登錄,真是千里尋親無遠弗届。在八月份的「校史大方送」News上,在美國的第一届李長庚及第六届張桂生,還有來自香港畢業後留在臺灣成家立業的三十六屆黄煜靈等均熱情回應。

    喜見近年來台灣社會漸漸在醞釀一種以仁愛行公益,將善款來善用的風氣,相信您跟我一樣,也都曾或多或少因著機緣而量力捐輸過,但是據資料顯示,在校友中只有百分之五捐過款協助學校,如果這次您聽到呼喚就找到回家的路了,

    那麼請先遞個訊兒過來,然後我們預定十月廿五日中午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有個募款餐會,届時請來與大夥聚聚吧。

  24. 敬愛的東海親朋好友:您好!

    感謝您對東海大學學術發展文教基金會(TEFA)的支持與贊助。十年來在大家的齊心努力下,TEFA資助東海的學術發展已略有小成,然而在時間的長河裡,這是一項永續的任務,以理想來說,更是無限的願景,它需要所有東海人,以永不減温的熱情來關懷,把愛東海的濃情化做春泥,護養這塊希望的苗園。

    東海畢業後幾十年來,個人在事業和家庭經營方面都算順遂,尚不辜負東海四年的培育,這些成果或心得,我都銘記感恩,尤其最最深刻體悟到的是,付出愈多收穫愈豐,並在付出的同時,內心洋溢著一種幸福的滿足感,我常想,我們有對象可以付出,有機會可以付出,有能力可以付出,是多麼福氣的事。

    我從小喜歡音樂歌唱,進入東海參加聖樂團,是我生命歷程中最美麗的邂逅。我深覺許多詩歌無論是頌讚或祈求,都與神那麼貼近,讓人感到欣喜。基督徒對世人的貢獻,絕對包括創作了這些天籟美聲的樂曲。

    在東海校園,音樂就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東海人何其有幸,得以浸沐在這得天獨厚的環境中,師生常年受到薰陶,而孕育了豐沛的素養與欣賞的能力,大多數都成為音樂的愛好者。

    為了相聚也為了回味,六月二十二日星期天的午後,TEFA特別邀請幾位與東海有特殊淵源的知名音樂家,以及「東海大學校友聖樂團」和「飛鴿聖樂團」共同演出,請您來【台北戲棚】觀賞。在聆賞過音樂家演出之後,下半場將採隨興表演的方式,由校友們全力來為募款「獻聲」,歡迎您及早報名,讓咱來唱個痛快。

    今年欣逢TEFA創立十週年,募款目標為壹仟萬元。說到捐款讓您覺得有壓力嗎?親愛的校友,愛本來就是甜蜜的負擔,但是倘若能將愛心付諸行動,回報我們的將會是一份滿足和期望,期望下一個十年,母校更具有實力為社會造就更多人才。讓我們各盡所能,快樂捐款,聚沙成塔,成就東海發展學術的志業。

    祝福您 平安 喜樂

    TEFA十週年慶 音樂欣賞暨感恩募款同樂會 總召集人
    李詩欽 敬上
    (李詩欽 :12屆經濟系校友、TEFA創會榮譽董事、英業達集團總裁)

  25. 5月是感恩的時節
    感謝您~母親,母校

    「上帝因無法分身,所以就創造了母親。」
    每年的母親節,我們都做些什麼來表達對母親的感恩?相信全天下的媽媽對子女的呵護與付出都是無怨無悔、不求回報的! 隨著歲月的增長,我們也為人父母,際此承先啟後的夾層,我們可曾思索這千古存在的課題,為它尋求一個答案?
    母校賦予我們的,就如同母親一樣,以無私的教育對待每位莘莘學子,她用愛心灌注、培育,讓其成長、茁壯,並使其成為優秀的人才。她的生命力是需要挹注能量,方得以發揮並且長存,或許~反哺回饋應是絕佳的一種方式。
    贊助TEFA,以補助東海大學學術發展,是回饋母校方法之一。九年來,TEFA非常感恩國內878位,海外308位東海人的大力支持,累計收入達台幣一億七百萬元,其間捐給東海大學四千多萬元,補助二百多位學生赴海外研習,投資收益亦達二千多萬元。
    感恩您長久以來對TEFA的支持與贊助,五月是報稅的時節,如果您的抵稅收據 (2007年1~12月間之捐款) 尚未收到或遺失,歡迎函電查詢,我們隨時為您服務。(2007年捐款芳名錄在附加檔案)
    今年TEFA創立十週年,募款目標為壹仟萬元,擬號召東海八萬多的校友,以【全民開贊、助鐵發】為標識,以【十全十美慶10年;千人千萬挺TEFA】為標竿,期待全球東海親朋好友慷慨解囊,各盡所能期聚沙成塔,以成就東海提昇學術發展的志業,只因為【回饋,是心靈的豐收】。

  26. [校園博覽會] 東海「博雅書院」大師陪讀

    聯合報/精選閱讀/校園博覽會/升大學考生/校系停看聽
    東海「博雅書院」大師陪讀【記者喻文玟╱台中市報導】
    >>> [細節全文]

  27. 民國96年度全國師培評鑑結果揭曉

    各位伙伴

    讓我們向所有師培中心得同事們致賀也致敬,經三年兩位所長的努力和各位行政團隊的配合,東海師培中心受到評鑑之肯定,獲評一等。此結果給予大家鼓舞也更激勵同仁更上層樓。在共同目標下群策群力,讓萬事互相效力,為東海和學子盡心盡力。

    校長

  28. 讓我們不忘記 [朱子家訓] 裡的「施恩慎勿念,受施慎勿忘」的精神;也牢牢記得「尊重、感恩」,「施比受更有福」的心。

    This story is forwarded to me from Andrew Wang of the Director of International Program and Education. I read it many times and was moved with blurred eyes each time.

    I wanted to share this with you and all the Tunghai alumni and friends who have made contributions to the university in any way or form, knowingly or anonymously. We thank all who have given to Tunghai who is like that four year old boy proudly standing in the wind of Da Du mountain with growing trees and enriched content. We are not rich, we are not the best, we are what we are doing what we could with all your help. We will not falter, we will not bow to the circumstance. We owe every young mind who walks onto this campus a sincerely prepared higher education. We offer wisdom, knowledge, courage, faith, caring and serving spirit. We thank you all for having lived with us before and still remember the good or bad of your precious college life. Like the four year old boy in the story who has grown up to become a caring and giving rich man, Tunghai might not be rich, but she is truly caring and giving with what she stands for – a valued higher education.

    Haydn Chen

    ———- Forwarded message ———-
    Date: 2008/1/20
    Subject: Fw: 洗手間裡的晚宴~~很感人喔!!

    女傭住在主人家附近一片破舊平房中的一間。她是單親母親,獨自帶一個四歲的男孩。每天她早早幫主人收拾完畢,然後返回自己的家。主人也曾留她住下,卻總是被她拒絕。因為她是女傭,她非常自卑。那天主人要請很多客人吃飯。客人們個個光彩照人。

    主人對女傭說,今天您能不能辛苦一點兒晚一些回家。女傭說當然可以,不過我兒子見不到我會害怕的。主人說,那您把他也帶過來吧。

    女傭急匆匆回家,拉了自己的兒子往主人家趕。兒子問,我們要去哪里?女傭說,帶你參加一個晚宴。四歲的兒子並不知道自己的母親是一位傭人。

    女傭有些不安。到處都是客人,她的兒子無處可藏。她不想讓兒子破壞聚會的快樂氣氛。更不想讓年幼的兒子知道主人和傭人的區別,富有和貧窮的區別。後來她把兒子關進了主人的洗手間。主人的豪宅有兩個洗手間,一個主人用,一個客人用。

    她看看兒子,指指洗手間裏的馬桶。這是單獨給你準備的房間,她說,這是一個凳子。然後她再指指大理石的洗漱台,這是一張桌子。她從懷裏掏出兩根香腸,放進一個盤子裏。這是屬於你的,母親說,現在晚宴開始了。盤子是從主人的廚房裏拿來的。香腸是她在回家的路上買的,她已經很久沒有給自己的兒子買過香腸了。女傭說這些時,努力抑制著淚水。

    男孩在貧困中長大,他從沒見過這麼豪華的房子,更沒有見過洗手間。他不認識抽水馬桶,不認識漂亮的大理石洗漱台。他聞著洗滌液和香皂的談談香氣,幸福得不能自拔。他坐在地上,將盤子放在馬桶蓋上。他盯著盤子裏的香腸和麵包,為自己唱起快樂的歌。

    晚宴開始的時候,主人突然想起女傭的兒子。他去廚房問女傭,女傭說她也不知道,也許是跑出去玩了吧。主人看女傭躲閃著的目光,就在房子裏靜靜地尋找。

    終於,他順著歌聲找到了洗手間裏的男孩。那時男孩正將一塊香腸放進嘴裏。他楞住了。他問,你躲在這裏幹什麼?男孩說,我是來這裏參加晚宴的,現在我正在吃晚餐。他問,你知道你是在什麼地方嗎?男孩說,我當然知道,這是晚宴的主人單獨為我準備的房間。

    他說,是你媽媽這樣告訴你的吧?男孩說,是的,其實不用媽媽說,我也知道,晚宴的主人一定會為我準備最好的房間。不過,男孩指了指盤子裏的香腸,我希望能有個人陪我吃這些東西。主人的鼻子有些發酸,用不著再問,他已經明白了眼前的一切。

    他默默走回餐桌前,對所有的客人說,對不起,今天我不能陪你們共進晚餐了,我得陪一位特殊的客人。

    然後,他從餐桌上端走兩個盤子。他來到洗手間的門口,禮貌地敲門。得到男孩的允許後,他推開門,把兩個盤子放到馬桶蓋上。他說,這麼好的房間,當然不能讓你一個人獨享,我們將一起共進晚餐。那天他和男孩聊了很多。

    他讓男孩堅信,洗手間是整棟房子裏最好的房間。他們在洗手間裏吃了很多東西,唱了很多歌。

    不斷有客人敲門進來,他們向主人和男孩問好,他們遞給男孩美味的蘋果汁和烤成金黃的雞翅。他們露出誇張和羡慕的表情,後來他們乾脆一起擠到小小的洗手間裏,給男孩唱起了歌。

    每個人都很認真,沒有一個人認為這是一場鬧劇。

    多年後男孩長大了。他有了自己的公司,有了帶兩個洗手間的房子。他步入上流社會,成為富人。

    每年他都要拿出很大一筆錢救助一些窮人,可是他從不舉行捐贈儀式,更不讓那些窮人知道他的名字。有朋友問及理由,他說,

    我始終記得許多年前,有一天,有一位富人,有很多人,小心地維繫了一個四歲男孩的自尊。

    —————————————
    >>> 新歲新願景 九十七年新春賀辭 from 程海東校長

  29. 最近收到TEFA News呼籲校友踴躍捐款,以幫助TEFA回饋母校東海大學。細讀之後頗有感觸,也讓我回想起兩年前與張瓊雅丶陶筱君丶馬志道丶杜凱年四位同學發起北美十五屆校友募款的心路歷程—-當時我們受到兩位第一屆老大哥陸志舜、謝善元熱愛母校心意的感動,同時響應程校長以興建【東海綜合活動大樓】做為校友祝賀母校五十歲生日禮物的呼籲。感謝十五屆老同學的大力支持與慷慨解囊,使這項募款活動劃下圓滿句點,更創下80%的參與率(北美十五屆校友共101人,其中捐款同學達80位)。當然這次募款成功,TEFA USA居間聯繫與高效率的服務,也功不可沒。

    對於TEFA這次發動募款,基於對母校當年教育的感恩,以及回饋社會的立場,本人自然樂觀其成,也希望 TEFA 多多加油,畢竟為協助母校發展而發動募款是一件極有意義的事。但我們也知道,推動募款絕非易事,它需要廣大校友們踴躍支持,才能眾志成城,共襄盛舉,因此希望各位東海校友不吝給予TEFA掌聲﹔至於捐款金額,則不管是百元台幣或百萬大鈔,都是熱愛母校的具體行動,都代表一種高貴的心意。

    當然,從九年前吳清邁學長(12經,吳德耀校長公子)擔任東海大學董事長時創立 TEFA以來,TEFA的角色、定位、特別是與母校本身的關係,曾一度引起部分教職員與校友的困惑與質疑。經過前後任董事長吳清邁與林振國(前財政部長)的一再說明,校友終於明白,TEFA是隸屬於東海大學董事會的募款機構,TEFA基金是Endowment Fund累積型永久基金—就是類似哈佛、耶魯、普林斯頓、芝加哥等美國著名私立大學的永久基金;募集的錢不立刻拿給學校,而是拿來生息、投資,然後再把孳息捐給學校。TEFA希望藉這種運作方式,創造較大利潤,以期日後對東海做更大、更永續性的奉獻。TEFA捐助章程也白紙黑字明確提到,如果哪天TEFA結束或不再運作時,TEFA全部資產將捐獻給東海大學。換言之,TEFA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為了幫助東海、提昇東海。

    對東海校友來說,我們可以選擇直接捐款給母校,也可透過TEFA或TEFA USA(針對旅美校友)間接幫助東海。前者通常是用於硬體建設或購置儀器設備等,而TEFA則強調學術研究發展與人才培養,兩者方向雖有不同,但殊途同歸,目的都是為了幫助母校東海大學。TEFA目前補助重點包括獎助教授在國際權威刊物上發表論文,以及協助學弟妹創造更多海外學習機會,以培養未來具國際觀的菁英。當然,TEFA目前補助東海的這些重點計劃,是否最合乎東海所需或得到大部分捐款校友的認同,都有進一步檢討與改進的空間。

    據多位校友反應與本人觀察,校友把捐款直接寄給學校,通常校方會在校刊公布捐款人姓名與捐款金額,但之後往往就石沈大海,沒有任何進一步消息,例如【東海綜合活動大樓】兩年來總共募款多少 ?達到多少百分比? 距募款目標還多遠?等等問題,校友都很好奇,但都無從得知。又如前任王亢沛校長任內發起的【興建新校友會館募款活動】,似乎換了校長以後就再無下文,新校友會館到底還要不要蓋?已經募得的捐款究竟何去何從?校方也都沒說明或交代。曾當選過東海「傑出校友」的郭東曜學長(3社),是一位募款專家。郭東曜學長多年前在擔任台灣CCF(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期間,CCF平均每天收到的捐款都超過一百萬台幤(絕大部分是透過郵局劃撥進來的小額捐款)。他說,募款最主要原則是要讓捐款人明確知道他們的捐款是怎麼用掉的?用到那裡去?相較之下,TEFA對捐款的使用則有評估及後續的追蹤與考核等過程,較合乎現代管理規則。

    在美國,每年快到感恩節時,一般人通常會編列預算,捐款給自己屬意的社團機構或公益基金會,一來表示贊助支持之意,再者也可達到抵稅(節稅)目的,算是「助人助己」、一舉兩得。其中,自己母校常被列入優先考慮的對象,尤其當母校今年各方面表現出色,或有振奮人心的好消息讓校友引以為榮時,則更有「吸金」效果,校友出手必然就更大方。例如母校有教授榮獲諾貝爾獎,或足球隊籃球隊戰績輝煌,或打進季後賽,甚至拿到NCAA冠軍等,都令人興奮,說不定校友心情一好,就開出一張大支票。

    很多校友對母校東海都有「恨鐵不成鋼」的感慨,也一直期盼她能早日「止跌回升」,但畢竟時空環境不同了,要母校回到往日風光,可能還需一段時間,更重要的是還要大家(包括董事會、校長、在校師生與畢業的校友)共同努力。

    台灣現在共有一百五十多所大學,可說大學林立,競爭相當激烈,加上目前流行的「少子化」趨勢(結婚後不生小孩或小孩生的少),顯然將對所有大學帶來衝擊,未來有些學校或系所將因少子化的原因而招不到學生,有人估計,十年後可能就有五分之一的大學被迫關門或合併。為此政府部門也開始考慮,到時候是否必須把一些大學改為政府辦公處所或做為社會福利機構,甚至改為養老院。有朋友開玩笑說,東海若改成養老院,一定生意興隆,因為全台灣像東海環境這麼清幽、綠地這麼廣大的校園,還真的是絕無僅有。這雖屬玩笑,我聽了還是為之一震。我實在不敢想像東海哪一天居然會淪落到變成一家養老院 !

    由於政府預算緊縮,今天連台灣的公立大學都被迫要自籌22%的預算,相較之下,東海,作為一個私立大學,先天上就沒有政府補助,於是學生學費就變成主要的收入來源。但對東海師生而言,學生學費僅能讓母校維持一個”溫飽層次”的教育,若要提供師生更好的教學機會與環境,顯然還需要投注入更多額外的經費,因此向外界善心人士或企業募款,變成學校當局必須面對的挑戰與努力的方向。而畢業校友主動捐款顯然也越來越重要。

    曾長期擔任東海校友聯絡室主任的陳瑞洲學長(1政),任內也負責對校友的募款。他說過,向校友募款的基本前提是,學校本身一定要爭氣,要力爭上游,無論教學與研究都要力求表現,讓校友以做為東海人為榮。最起碼,要正正派派辦學,畢竟教育是百年樹人的大業,不要有負面或影響社會觀感的新聞出現,否則傳出之後校友捐款的意願馬上降低。過去每當東海有負面新聞見報時,他就強烈感受到校友的憤怒與不滿,那時候要再推動募款,當然就倍感吃力了。

    東海校友在台灣各大學的畢業校友中,熱愛母校的作風可說是眾所周知,校友捐款固然一直持續不斷,其中百萬以上的捐款也時有所聞。以TEFA來說,創會董事、現任董事與卅多位榮譽董事,每人都捐過百萬甚或千萬台幤以上(多年捐款累積)。兩年前、楊金山校友(17生)在母校五十周年校慶典禮上宣布五年內捐款一百萬美元,更是一段佳話。我們深為捐過鉅款校友們熱愛母校的具體行動所感動,也為他們的義行鼓掌。

    但是,我們並不期望大家都這麼做,畢竟每個人的人生際遇不同,而且創業有成或賺大錢的畢竟是少數中的少數,絕大多數校友可能仍必須為生活奔波,為奉養長輩與教育子女而操勞。所以我們只盼望每一位校友在這感恩懷舊的季節裡,量力而行,或多或少有點表示,畢竟「樂捐」是快快樂樂的捐款,千萬不要有任何心理負擔,也不要給自己壓力。

    教我「西洋近代史」的東海老師 Miss Adeline Brengle ,在她九十五歲那年,還從半個地球之外的美國印第安那州一家養老院寄一張20美元的支票給東海,每次想到 Miss Brengle這筆捐款,內心就無比的感動。連美國老師尚且如此熱愛東海,身為東海校友的我們,怎麼能無動於衷呢?

  30. 我們能為東海做什麼?
    【螞蟻雄兵 造東海 大家一起來】
    東海是我們的母校,在感情上一如我們的母親,無論時空如何轉變,好像永遠有一條溫熱的臍帶,牽繫著彼此生命般的息息相關。身為東海人,只要聽到任何有關母校的大小事都會心頭一震,尤其關心每年八月份招生放榜的選校排名,東海是耀升還是停滯?為營造東海品牌,提升母校校譽,引發社會人士的重視,吸引更多優秀學子選擇就讀東海,身為東海人能為母校做些什麼呢?

    為什麼要成立TEFA?近年來高等教育競爭激烈,如何從中勝出但看特色,而環視各校紛紛祭出特色時,我們發現東海本就具足的學術文化,彌足珍貴卻有待再發展,於是基於提升校譽的意念,東大董事會於1998年決議成立【財團法人東海大學學術發展文教基金會(簡稱TEFA)】,宗旨即為『促進東海大學學術發展及提昇學術研究與教學水準』,經教育部核可後,開始策劃及推動募款,以實踐資援學術發展的理想。並於2001年5月設立TEFA USA,獲得美國財政部國稅局核准,凡捐款TEFA USA者,可以取得TEFA USA開立之抵稅收據。

    有別於其他捐款主要用於購置設備和硬體等有形項目,TEFA乃是將補助重點放在獎助教授於國際權威刊物發表論文,及協助學弟妹創造更多海外學習機會,因為“人才”是創造優勢的關鍵,希望造成一種較高的學術聲望,以爭取更多學子的信賴與嚮往。

    TEFA做了什麼?
    TEFA自1999年即以募款、投資理財及孳息所得,逐年提撥經費,補助東海大學。至2006年底,累計撥款給母校金額為NT$35,645,654。並於2004、2006、2007年三度榮獲教育部頒發金質獎牌,表彰捐資教育事業的努力和貢獻。

    今年暑期TEFA補助東海甄選高年級及研究所學生參加美國馬里蘭大學海外學程計劃,修習為期3週有關美國政治及政黨運作等相關課程,及補助入學前大一新生遠赴加州州立大學Sacramento分校,研習具有2學分歷時三週的國際學程,獲得當地校友熱情接待,開創了由校友出錢出力,贊助學弟妹前往海外研習之舉。

    我們能為東海做什麼?
    經過大度風洗禮過的東海人,都特別真摯惜情,東海人相見歡時,超愛敘說在校的種種,因為確實有太多值得玩索回味的了,吳以禮(17屆建築系)就說東海的環境塑造了我們的格調、温惠良(19屆歷史系) 認為我們一生有很多重要的收穫都是在東海的四年埋下的種子,飲水思源,她說有機會感恩是放下心上擔子的好方式、.楊志傑(17屆建築系)說「我是東海畢業的。」讓他覺得驕傲,誰不都這樣的以母校為榮?那麼我們來為她的「志業」略表一點心意,是多麼理所當然。

    而贊助TEFA,回饋母校,是最直接的奉獻方式。TEFA推動【螞蟻雄兵 造東海】募款活動,百元不算少,百萬不嫌多,亦可用信用卡分期捐款,讓捐款不要成為負擔,卻能表達身為東海子弟兵的心意。捐款至TEFA既節稅又愛校,一個心念雙重價值,將東海人的心凝聚在一起,共同為東海大學貢獻一份力量!

    TEFA設置網站www.tefa.thu.edu.tw,及發行【TEFA NEWS】,將東海大學、東海人訊息,傳送給全球東海朋友,並分享傑出東海人的智慧與經驗,還有校友主動成立的「志工團」及「東海人團圓服務中心」,提供校友們交換訊息的平台,產生互動、集思廣益,以凝聚東海人的向心力及歸屬感,進而回饋東海。

  31. 請耐心花三分鐘看完以下的報導

    遠見調查 上市櫃公司主管 優先錄用研究所

    碩士學位 就業新門檻
    遠見調查 上市櫃公司主管 優先錄用研究所 土洋碩士相比 普遍愛「國貨」

    記者孫蓉華/台北報導

    台灣職場已進入碩士時代?碩士學歷幾乎已經成為最低就業門檻。

    《遠見》雜誌昨天出刊的2008研究所專刊《熱門研究所全攻略》中,針對國內1200家上市櫃公司主管,進行「對研究所畢業生評價與需求」的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有51.8%的受訪者過去一年有錄用研究所應屆畢業生(不含國防役)。

    在詢問「未來一年有無計畫招募研究所應屆畢業生?」時,50.7%的企業受訪者有計畫招募研究所應屆畢業生。另外,在招募新進人員時,約有53.3%的受訪者會考慮優先錄用研究所學歷之應徵者。由此可見上市櫃公司在聘用新人時,碩士生幾乎已占據了一半的錄用機會,顯見碩士生幾乎已成為最低就業門檻。

    如果是國外研究生與國內研究生作比較,25.9%的企業受訪者會傾向錄用國內研究生,國外研究生為9.1%,土洋碩士相比,主管仍較愛用「國貨」。

    就整體平均起薪來看,國外研究生為36689元;國立研究生為36086元;私立研究生為35178元。國外研究生比國立研究生平均多出603元;國立研究生比私立研究生多出908元;國外研究生比私立研究生高出1511元。

    研究生在起薪部分不僅比大學生高,這三年來,還有23.4%的受訪公司調升過起薪,只有1.5%是調降,對照部分公司減薪,以及公務人員多年不調薪的處境,研究生的待遇相對較「抗跌」。

    在調查中,企業受訪者對研究所畢業生的「專業知識與技術能力」印象較佳的前十名,分別是台大、成大、交大、清華、政大、台灣科技大學、中央、中山、中興與台北科技大學。

    「工作態度」印象較佳的前十名大學,分別是成大、台大、交大、清華、政大、台科大、輔仁大學、中央大學、中山、台北科大。

    至於「發展潛力」部分,印象較佳前十名依序是:台大、成大、交大、清華、政大、台科大、輔仁、中央、中山、淡江大學。

    報導日期:2007-10-05 新聞來源:聯合報 C3/教育

    ——————————————————-

    學弟的問題是 :

    I. 對研究所畢業生的「專業知識與技術能力」、「工作態度」及「發展潛力」印象較佳前十名
    1. “東海” 都未入榜
    2. 同屬私校,輔仁、淡江進榜

    II. 如何提昇東海研究所畢業生在國內上市櫃公司主管的印象? 歡迎東海人踴躍提供具體建議與作法

  32. 讀了何瑞賢的信,才了解今日聯考加權計分與我們當年大不同,必須還原再比較才公平。我們校友看到資訊往往是片面的, 這好比選戰文宣, 讓 母校公關單位下點功夫吧…
    整體問題的癥結仍是在(1)私立學校根本無法與國立大學競爭招生。(2)北部的考生不太願意選中南部的學校。(3)缺乏大企業施主做後盾。針對第三點,東海是個”宗教”學校,以宗教或與以大企業做後盾是同樣的性質與目地。但不太確定兩者是否mutually exclusive。位於賓州的Lehigh大學就是與當地的鋼鐵工業掛勾,校譽跟著美國鋼鐵經濟沉浮。猶他州的Brigham Young是宗教大學,they reach out to the greater Christian community for substantial monetary supports。東海的方向是什麼,通常這從募款的選項,可以觀其端倪。

    回饋母系 提到經濟系友提昇母系,我很同意。根據那份”誤導”的報告, 建築系就是比逢甲的要高100分! (不知道權重調整後的真相如何)東海除了硬體發展之外,亦須扶植優質科系與創造獨具的特點。

    我們校友對於招生分數比較看的重,多少與TUNGHAI PRIDE的心理有關。游文卿說的好, 不要把能量耗在只討論問題,我們需要的是面對問題與解決問題。
    (just my 2 cents)

  33. 為什麼我們要為考試成績而擔憂?
    因為我們以為考試成績代表了一切.長久以來美國的中小學數理化考試成績,落後於所有先進國家.新加坡的成績一直是名列前茅,但是新加坡的前教育部長問了一個意味深長的問題:為什麼世界出名的科學家,工程師,數學家,沒有一個是新加坡人.反而美國人才輩出.為什麼?
    同樣地,為什麼我們要執著於考試成績呢?更重要的是我們能否有效地教育我們的新生,使他們在四年之後,能獨當一面.如何達到這一點是當前東海校方要面臨的難題.
    我服務的公司,過去兩年在中國華南招募不少新近人員.我們發現名校畢業生,手不能提肩不能挑,高不成低不就.倒是二三流學校的畢業生,虛心向上,努力學習,幾年時間成為公司的骨幹.證明名校不一定造就有用的人才.排名沒有任何意義.

  34. 請別只看我寫的第一段,務必耐心看完我後面要講的,

    東海與逢甲相同的科系的比較,分數不是直接這樣對比的。因為各校各系各有不同的科目加權指數,我今天特別打了電話給東海郭教務長,向他確認我的想法無誤,特別是經濟、財金等科系的偏低分數的確是沒有指定加權科目。必要的話,是可以逐一計算加以還原原始分數。據悉教育部也是刻意要大家不再去以分數排名各校系。所以,那些數字並不表示東海原始分數比逢甲低。但教務長也承認長此下去,的確難免持續惡化。

    所以真正的問題不在這些數字,而在這樣的數字會引起熱愛母校的校友們憂心、氣憤,為什麼這些教授、主任們卻能不在意呢?也許他們有某一方面的考量,但一年一度的學系數字形象,絕不能說不重要。據我所知,幾年前化工系也是有這問題,後來參考了相關學校的加權情況,作適度的調整,至少可去除錯誤的不利信息。

    其實現在的學生比較不會像我們這樣去排名,他們可能比較憑直接的接觸與感覺。但東海對高中生的宣導與接待卻是極有待進。前年,有位任教於高中的東海媳婦,告訴我她帶學生畢業旅行順便參訪各校,先到逢甲緊接著到東海,逢甲給他們親切的招待,安排同高中的學長姐來帶學弟妹參觀系所,學生留下深刻印象;下午到東海,只有學校簡報就結束,沒有介紹校園或系所。到填選志願時,學生都說不要東海。這位東海媳婦要我一定要向學校反應,我向程校長要求關切,程校長告訴我這件事是公關室主任負責的,他請公關主任給我回覆改進。半年多過去,今年成績出來了,我仍未接到公關主任的任何回覆。這公關主任,是校友喔,還曾是校友總會會長,還因是校友總會會長曾擔任了東海董事。這也是東海校友!

    所幸東海還有許多熱愛東海的校友,我也時常受到激勵。前陣子有兩位年輕的小學弟與我熱烈討論如何提升東海學術,我也與巢志成(化工九)學長談他的所知所憂,也與副校長林振東談。很希望大家提可行方案,不要把能量耗在只討論問題,我們需要的是面對問題與解決問題。願神佑東海!

  35. 讀了陳婉婉與陸建琪的postings….

    瑞典的所得稅很重,全國教育經費由此而來.而且瑞典”幾乎”沒有私立學校。台灣教育部對私立大學的法令與控制,超乎我們想像。百姓迷信公立大學(也許與學費有關係),私立學校辦得再好,若非有自己的獨出的特色,永遠落後公立學府。加上校園不位在台北市,是提升東海外在環境上兩個最大的難題。

    既然家不能搬,難怪有人提議把東海捐給政府,變成公立大學算了,聽起來(尤其是歸主的同學)有點匪夷所思。但若真走上這條路,動作就要快,拖到招生不足,”校”心惶惶,爭相求存時才進行此事,就沒有什麼磋商的籌碼了。

    若要保持私立宗教大學的型態,面臨即將到來招生危機,東海就必須要有其優點與特質。我們從程校長成立創藝學院,推動海外交流進修計劃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如果台灣教育法令公平合理,就應該開放限制,讓私立學校依循市場經濟自由競爭。這樣東海未來提昇的方向與發展的彈性就很大了。

    我們除了談論校內計劃,或許社會教育系政治系法律系校友們也應該在台灣教育法令改革上下點功夫。

  36. 回饋母校
    恭賀第18屆同學發起的綜合活動大樓捐款運動圓滿達成,募得款額超越原訂目標! (細節)
    null


    提昇東海
    大華府地區校友會7月29日宴請20位暑期來馬里蘭大學進修的東海學生,並邀當地校友共享佳餚。與會者均對程海東校長推動此海外交流進修計劃,成為母校特色之一,深表讚許與感激。(活動照片與細節)

    校友歡聚
    大紐約地區校友新澤西州東海之家(the lovely home of 25屆 alumni 梁少庚 and 吳淨) 歡宴程海東校長。(活動照片與細節)

    哈佛進修
    程海東校長帶領母校4位教授(1位工工系,3位商學院)到哈佛大學進修兩週。同課程又巧遇兩位東海校友*。禮拜四晚上由波士頓社會系校友張伊蘭百忙抽空 , 熱情作東 , 在府上設宴招待。交換國內外與海峽兩岸人情與教學經驗 , 程校長並提出討論最近的提昇東海計劃 , 相敘愉快, 賓主盡歡。(活動照片與細節)

  37. 東海大學董事會第31屆第1次董事會議通過,由東大董事會游文卿董事遞補擔任TEFA 董事。將於TEFA學術發展委員會(Academic Affairs Committee),擔任委員,從事【配合東海大學的實際需要,決定短期及長期學術活動的重點及發展方向,制定申請獎助辦法及審查申請獎助案件及評估基金之運用績效,以達提昇東海學術水準之目的】。

    游文卿
    1968~72 學歷東海大學化工學士
    1972~74 國立台灣大學化工碩士
    1977~81 University of Delaware(USA)化工博士
    1974~77 經歷東海大學化工系講師
    1981~85 美國杜邦公司(E.I.duPontdeNemours)研究工程師
    1985~86 資深研究工程師
    1986~93 東海大學化工系教授
    1986~91 兼化工系系主任
    1990~91 兼化工研究所所長
    1991~92 兼工學院院長
    現職允揚塑膠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1993迄今
    東海大學董事會董事2005迄今
    東海大學學術發展文教基金會董事20075月起
    奬項中華民國第十二屆十大傑出女青年

  38. 5月-感恩的季節
    感 謝 您 ~ 母 親、 母 校

    5月13日~五月的第二個星期天~祝福全天下的媽媽 ─ 母親節快樂!

    母校跟母親給我們的感情是一樣的,但母校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生命有機體,如果用我們的愛心去灌注,她會更茁壯越年輕,越有孕育的能力,以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學弟妹,她的生命力會得到發揮,並得以長存。(摘錄自TEFA創會董事鄭清和 TEFA成立週年慶致詞 2000/02/19)

    “我是東海畢業的”一直是句值得驕傲的話。不要低估了東海那幾年對我們一生潛在的影響。前人說”讀書在於變化氣質”。一個東海人曾對我說,”我們的處事態度,反應出東海教育的結果”。班上同學吳以禮在舊金山2004 Reunion台上曾說,”是東海的環境, 塑造了我們的格調”。 (摘錄自提昇東海部落格 楊志傑(16/建17)

    校友募款是reunion重要的節目之一, 我們一生很多重要的收穫都是在東海那四年埋下的種子, 能夠有機會表達感恩是放下心理擔子好的方式. (摘錄自提昇東海部落格 溫惠良 19歷史 Says: October 31st, 2006 at 5:15 pm)

    今年四月七日第九屆校友舉辦了畢業40年Reunion,久別重逢的喜悅,填補滿滿的思念,相見歡敘暢遊東海校園,並且熱烈回應林振國董事長的呼籲,踴躍捐輸回饋母校!感謝第9屆校友爭相義購【東海大學50年校史】,捐助TEFA金額達台幣一百三十多萬元,TEFA第34位榮譽董事於焉誕生。

    五月也是報稅的時節,如果您捐款給TEFA的抵稅收據 (2006年1 ~ 12月期間之捐款,明細如附件) 尚未收到或遺失,歡迎來信查詢,我們隨時為您服務。您多年來持續的贊助,我們衷心敬謝,希冀您不時給予督促和鼓勵。

    2007年是TEFA成立第九年,募款及基金成長目標為台幣一千五百萬元,規劃國內募款目標為八百萬元,國外募款目標為三百萬元,投資孳息目標為四百萬元。懇請海內外熱愛東海的各界人士及校友們慷慨解囊,幫助東海大學,成為一流的高等教育學府,達到為國家培育英才的創校目標。

  39. I am very much interested in this mentor idea and want to be one. I however cannot be there physically often, but I think through telecommunication it can be done. Any person I can contact? If the students are in Taipei during break then I can meet them more often. I go to Taipei almost once a month. Or at least 10 times a year. To guide a young man or woman is always top priority in my activities.

  40. 請原諒我,消失了好一陣子。特別是徐錚,對不起一直沒給你回應。

    今天,有個令我振奮的消息,東海法律系將於下學度實施榮譽導師制度(辦法附於後),期盼校友的參與。
    想作點事,最怕是找不到管道,或沒有對口單位或人。現在有一條預備好的路!
    是惠良嗎?(對不起原諒我記性一向不好)曾說可以透過e.mail與學弟妹交談。但就像我當初,建議校牧室推動的生命的一顆珍珠,開始時雖也分配了宿舍導師與學生的對應關係,但學生反應冷淡,對他們來說是不易瞭解可能對他們生命帶來的意義。現在有法律系的老師們制定出辦法來推動,相信透過老師們對學生的鼓勵,會使校友的關懷更有效地發揮功效。
    您願意來參一腳嗎?法律系等著您,學生也等著您呢!

    消息是位化工系校友張家祥,東海畢業後轉讀法律,現任職群創公司(郭台銘)法務長。在法律系邀請下返校演講,第二天他與我談,告訴我這消息。法律系主任是小學妹簡良育教授,她從張家祥處得知我很興奮聽到法律要這麼做,立即主動打電話給我,提供實施辦法。
    她也說明,校友不限法律系系友,校友可歸入產官學熱心人士,歡迎大家的參與。

    你願意參與嗎?
    機會稍縱即逝,且機會得來不易呢!
    說真的,就在這之前,我才與化工系兩位教授提到類似的建議,他們就沒什麼勁,還有人說我推動的生命的一顆珍珠就不成功。我說這個,不是要抱怨化工系,而是要告訴大家,法律系今天推動這辦法,是法律系對學生的關愛與用心,也是我們千載難逢的機會,期盼大家的參與,不要分系別吧。

    當然依法律系的辦法是要有推薦人寫推薦表,我有推薦表可提供,校友們可互相推薦,我也可為各位的推薦人。期盼有人的回應。

    東海大學法律學系榮譽導師制度實施要點
    九十六年三月八日系務會議通過

    第一條 東海大學法律學系(以下簡稱「本系」)為輔導學生養成健全人格,拓展學生視野,並增進與系友、產官學界之聯繫,由系友及熱心人士擔任本系榮譽導師,特訂定本要點。

    第二條 本要點所稱之榮譽導師,係指由本系系友及產官學界熱心人士中遴選、延聘,以協助本系進行輔導學生工作者。前項榮譽導師之遴選,應經本系專任教師或系友會推薦,並徵詢尊重被推薦人之意願後,由本系系務會議綜合評估後延聘。

    第三條 榮譽導師應於每學年結束前填妥並擲回本系製作之「東海大學法律學系榮譽導師活動紀錄」。本系學生除依據本系導師制實施細則之規定,接受本系安排之教師為導師外,亦得依其個別意願申請榮譽導師之輔導,及參與相關活動。受輔導之學生應於學年結束前繳交輔導活動心得報告,為學習效果評量之參考。

    第四條 每學年每位榮譽導師之導生人數以十名為上限,系方應徵詢榮譽導師之個別意願後,將導生人數統一公告,開放由本系學生依其選填志願順序自由登記。登記人數過多時,以首次選填者或高年級生為優先考量,若逾十名再依抽籤決定。本系應將前項選填及抽籤結果轉送各榮譽導師知悉,獲其同意後公告。

    第五條 榮譽導師自行設計安排有益學生發展之輔導活動,內容及形式不拘。

    第六條 榮譽導師為無給職,不支領導師費。本系於每學年製作榮譽導師感謝狀。

    第七條 本要點經系務會議通過後自九十六學年度起實施,修正時亦同。

  41. 數年來,TEFA(文教基金) 積極募款,理財與提昇東海,成功的為東海募得不少資金,功不可沒。TEFA也積極地向企業界財團爭取資源上的支持與合作。對國內外校友而言,只須捐款,理財與提昇東海可以信託給TEFA去做。
    最近新興的幾個74/75/76部落格。除了16屆與18屆分別設的回饋母校募款專案外,探討的內容大多是誠心的建議或如何直接為母校做些事。譬如19屆歷史系溫惠良提出的有教無類非菁英理念;18/19屆建築系白錫旼推動的18學社;14屆化工系游文卿的‘生命中的一顆珍珠’;15屆工工系徐錚的 Global TunghaiVille (an active, transaction-enabled portal of education)的構思;18屆經濟系曹璟的數點建議(保括返校教學, ….)等等。是一個交換心得,集思廣益,有能出能,有力出力的訊息園地。
    這幾個部落格是開放給校友與校內師生,也歡迎參與TEFA工作的國內外同仁發表高見。或許TEFA可以對這些建議之中的可行方案,提供資源,助其實施,一齊向提昇東海的共同目標邁進。

    附註: ► 東海講座「春天‧生命‧光與影」系列

  42. 「眼光要看得高看得遠,腳步要踩得穩踩得低,一步一步往前行」,蠻佩服董事會與校長及其他在校同仁之努力;有人有錢,好辦事,沒人沒錢,只有望空興嘆,只有今年辦創意學院及電機系所,配合其他要校友之各種措施,希望二十年後,東海又可以與國立大學一較高下。

  43. 感謝諸位熱愛東海、關懷母校發展的東海親朋好友,在【提昇東海論壇】提供寶貴的意見,敝人將彙集各位賢達的高見,提報到3月11日(星期日)在新竹舉辦的【TEFA感恩餐會】及【TEFA第三屆第六次董事會議】,作為TEFA補助東海大學提昇與維護東海的素質與校譽之參考。
    「結合東海人資源促進東海大學學術發展及提昇學術研究與教學水準」為東海大學學術發展文教基金會(TEFA)的宗旨,誠摯地邀請您光臨TEFA網站www.tefa.thu.edu.tw並惠與指教。

    ~,TEFA新竹感恩餐會,~
    時間:2007年3月11日(星期日)11:30~14:00
    地點:新竹老爺大酒店6樓中山廳
    地址:新竹市光復路一段227號(Tel:03-5631122)

    承蒙各位先進及校友多年來對東海大學學術發展文教基金會(TEFA)的認同與鼓勵,謹致衷心的感謝。我們將在此盛會,特為您詳細介紹TEFA的近況、八年來的成長與對東海的貢獻,及年度目標等,希望獲得您更多的支持與贊助,也願意傾聽您的高見,以集思廣益,共圖更上層樓。期盼閣下能撥冗出席,讓我們把感動化作行動,把對母校的孺慕之情化作回饋的糧食,具體嘉惠後學,協助TEFA的菁英計畫得以每年順利推行。
    敬祝
    新年如意 諸事順遂

    東海大學學術發展文教基金會(TEFA)
    董事長林振國
    副董事長程海東敬邀

    總召集人:江銘鐘(15屆化學系)TEFA董事兼基金管理委員會召集人
    召集人:周朗秋(11屆物理系)TEFA USA董事/美商如新公司全球商務代表
    陳祥文(12屆化學系)TEFA董事/TEFA USA執行董事
    陳碧灣(13屆化學系)TEFA榮譽董事/台灣光罩公司總經理
    蔡清華(19屆化工系)TEFA榮譽董事/均豪精密公司LCD事業群總經理

    程序:11:30報到,參覽義賣品、贈品
    12:00 餐會開始
    12:50 林振國董事長致詞:TEFA願景說明
    13:00 程海東副董事長致詞:TEFA補助東海大學說明
    13:10 江銘鐘總召集人致詞:TEFA基金管理說明
    13:20 Q&A
    13:40 聯誼、義賣
    14:00 珍重再見
    ※感謝:陳碧灣 TEFA榮譽董事/台灣光罩公司總經理,作東贊助餐費

    TEFA第三屆第六次董事會議
    時間:2007年3月11日(星期日)14:30~17:00
    地點:新竹老爺大酒店6樓中山廳會議室
    出席:【林振國,程海東,林永雄,周德璋,周朗秋,鄭清和,陳祥文,江銘鐘,謝永祿】
    董事,榮譽董事 鄧益裕執行長

  44. 敬愛的學長姐收信平安:
    平安喜樂,轉眼又是新的一年,祝福您「豬」事順利。
    為提昇東海學子有更多創新事業基礎能力之培養與發展,以建構台灣全球競爭優勢,對於日前台灣教育部提出「學海築夢-大學校院海外專業實習計畫」構想,母校擬全力配合辦理,但因需有海外實習場地,懇請學長姐之大力協助,並勞煩您撥冗填寫本意願調查資料,以協助母校教學改進。
    由衷的感激您長期以來對母校的支持,因著您的付出、關懷,使得母校能不斷地成長、茁壯。
    若得空返回母校請務必告知,並歡迎至校友聯絡室茶敘。敬祝
    新年如意,闔府平安 !
    再次感謝您的協助,東海因為有您相信會更好,請您填妥以下表格,直接回傳本室蔡家幸學妹 (cat@thu.edu.tw)
    PDF format Microsoft WORD format

    就業輔導室暨校友聯絡室 沈哲正

  45. 今天有點濫情.是看了刋頭的照片和校訓的緣故吧. 久違了, 游文卿,你的 ‘生命中的一顆珍珠’的努力不折不扣地把我帶回了當年的東海和當年的自己. 再放肄一次吧, 請校長和董事長見諒. 東海的大計其實很清楚:活用老本獨樹一幟.
    老本:傳統形象(優質,國際化…), 大中小學校友及其家人, 校園及可開發校地, 外部脈络等等
    一幟: extended liberal arts education with value, professional preparation and global connection (quality learning experience and campus life through devoted faculty and staff…)
    Strategy: this is again quite obvious, following the mission statement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assets. I do not wish to insult anyone’s intelligence by elaborating on the possible strategies and action plans. However, I wish to highlight a few points that hold the key of success to any good startegy:
    1. The faculty and staff must buy in and devote to its implementation; in return, they deserve (require) adequate compensation, especially pension – the current system cannot bring about the required faculty and staff.
    2. To finance the strategy, the lower campus must be developed into revenue-generating assets, and structural measures must be taken to save money and allow for transfer of resources to strategic programs.
    3. The entire student and alumni community (including K-12) must be mobilized not only as a fund-raising resource, but more importanly as an educational resource AND political resource. To build the community, powerful services and other value creating activities must be provided to members, such as 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networking.

    What kind of higher education Taiwan needs TODAY? How can Tunghai contribute to Taiwan’s future, uniquely? If continuing the status-quo is the best answer, then the current leadership is already doing the job; otherwise policy change is required.

  46. 捐湖能成事,後頭也必有一番功夫。回饋母校的方式很多, 愛護東海的校友更多, 如果學校不循所需優先而明列回饋選項, 就難怪他人創意了。 從聽到的片段訊息來看, 東海募款組織(回饋體系)有必要專業化。當送”蛋糕”的人過多時, 或許是學校該思考修改 Master Plan 的時後了。

    ‘生命中的一顆珍珠’ 很適用於想隔海出力的國外校友。不知道那時有多少 pairs ? demand 如何?

  47. 很佩服游學姐推動的”生命中的一顆珍珠計畫”,有創意而且難能的是立即付之實踐。希望未來能一顆顆串成迷人的項鍊。

    “蛋糕”確實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命題,一方面是蛋糕的內容或形式,另方面是烘焙的過程與方法。若前者是創新的標的,後者是共同參與的過程,該很有意思。

    真希望多聽聽更多校友們的想法。

  48. 再讀下面這段,不禁要與大家分享:
    “卡內基Andrew Carnegie捐給普林斯頓大學一座人工湖,雖然當時普大校長期待他捐的是大樓或實驗室,並以「我們需要的是麵包,你卻捐蛋糕」來形容,但卡內基捐的湖卻成為普大的精神標竿。”(原載民生報2006-11-25)

    東海校友,我們的蛋糕在哪裡?
    在冰箱裡?放久了會不新鮮喔!
    還在烘焙箱裡?小心會烤焦啦!

  49. 東海校訓:求真、篤信、力行。
    我們今天或認識、或不認識,會在這裡談東海的提昇,應是「求真」校訓給我們的感化,我們都在為東海想什麼才是好的、是對的。
    大家集思廣義,若討論出多數人相信、同意的結論,就要共同篤信,並去力行。

    我們需要批判家隨時指點我們的偏差,但只有理想、只有批判,是成就不了任何事的。

    錫旼說得對,不可能寄望先看到成效,才要開始做啊。也不是等有百分百完美的規劃才能動手。大家今天熱烈地談,必須要有願意做的心,才能成就事。
    對長程目標,只要有共識就可以;不如先細想九十六學年度(96/9開始)可以開始做什麼。有半年時間討論、凝聚共識、規劃執行細節、安排人力。

    溫惠良說可以作學弟妹的網路筆友,這個可行性很高。
    我在一年半前曾試著做類似事,但稍微貪心一點,結果成效目前未看見,但我還是很高興我嚐試了。我當時想的是由關懷住校生開始,像我們當年每個寢室有個家長,我構想是由有意願的教授們、東海附近的教會、榮總的醫生們、東海校友,來認養學生。因為不想在學校體制內去嚐試,所以我找校牧室配合,後來由校牧室規劃,在九十四學年度對大一新生,實施了「生命中的一顆珍珠」計劃。可惜沒有校邀請校友們的加入。別問我結果如何,過程才是重要的,不是嗎?我期望的是十年、二十年後,有人感謝當年曾有人關心他。

  50. 很贊成14屆游文卿學姐的見解:
    “東海若能為年青學子,培育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生活理念、…,能有教無類,才能確保每一位東海校友具有一定的標籤特色。”

    更贊成:
    “校友們若能集思廣義,重新思索可落實的教育理念與目標,以人生的歷練提供作為學校的資源,相信事在人為。”

    接下去,我個人不敢說能否很快見成效,但是,一切需要先想到一定很快、很有成效才去付出與行動嗎?
    何妨另一種想法:以其批判,不如投入建設?

    學校各系專業性學程,自有專業先生教育學子。然,關於人生觀、生活理念等,正是校友們能以其人生歷練作為資源,投入關心學生們並進行經驗傳承的部分,如果說我們珍惜的東海傳統,經得起歲月洗鍊後,依然還有存在價值,那就值得經由校友自立、自主、自發運動轉交、傳遞給予後面學弟妹們,經由社團運作,自生活中逐漸移轉與感染。

    這方面期盼校方政策上給予支持。若游學姐能居中協調輔導,將有助事件成形。啟動機制,開始運作。

    另方面因為透過校友聚會共同研商,故能達到公共化的過程,將何者為值得珍惜的觀念與價值廣泛商討、釐清,更深入的探究,並思索移轉與感染之工程技術,也有助於凝聚廣泛校友情懷,搭好校友與學弟妹間之溝通橋樑。

    期望聽聽大家的意見。謝謝游學姐積極、建設性的建議。

  51. 張力揚告訴我十八屆的部落格,從那裡一路追到這裡來。請容許我以校友的個人身份說話,(當然需要時我也願作為與校方溝通的管道)。

    近年來,我有幸參與國內的技術學院、科技大學、與大學的化工系評鑑,看到各級學校迅速地變遷。我認為一個系最重要的是要能走出自己的特色,同樣地就整個學校而言也應當是如此。

    東海創校時的一些教育理念,是我們今天所津津樂道的,我們都是受惠者。
    經過五十年,東海也許在生存競爭之下,逐漸採認同於其他大學的作法,原本的特色理念逐漸被淡化流失。我們似乎總是怕跟別人不一樣。

    東海現任董事長林振國先生多次提問,我們到底提供給學生什麼樣的教育?
    這是東海應嚴肅面對的問題。如果東海不是有自己獨特的教育理念,那麼東海只有任由聯考排名逐漸後退,因為私立敵不過國立,台中怎比得上台北?

    教育是百年樹人,前人為東海所規劃的人文教育環境,依然是全台所僅有的。現在整個台灣教育偏差,東海若能為年青學子,培育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生活理念、…,能有教無類,才能確保每一位東海校友具有一定的標籤特色。

    學校當局者也許忙於應付教育部、對付學生每天的突發狀況,疲於奔命;無暇作長程規劃。東海董事會是義務職,沒有專職人力去從事規劃(本應是責無旁貸的)。校友們若能集思廣義,重新思索可落實的教育理念與目標,以人生的歷練提供作為學校的資源,相信事在人為,可望很快可見成效。
    我在最近所參與的評鑑裡,就看到有學校真是在三五年內脫胎換骨了。

    東海何其有幸,有許多熱愛母校的校友。
    也祝福大家新年如意。

  52. 先跟大家說:聖誕快樂喔。

    很久了, 好像大家慢慢不再談這些事情, 慢慢似乎淡了?
    我只是要跟大家說:我沒有忘掉, 而且沒有停頓,只是慢慢進行,因為需要給相關同學一位位寫信,然後靜待回音。我已經做了一些功課喔。

    關於維祺說的幾大方向的研討,我很同意而且也很佩服其對問題與綱要的掌握,但是那除了需要學校方面的大力支持與配合外,還要參與研討的人很投入去體會跟瞭解台灣大學教育之現況及東海種種,需要很深入才能發揮研討功能,才能言之有物。何況要許多方面心心相印?恐非易事。諸君以為呢?現況對我們而言恐有困難? 至少對我如是。

    所以我建議始自一個小小社團的支持, 多言與多研或許需要, 但是行動可能較直接?套句俗話:自行動落實中沈澱理論, 所謂行動研究法門或可一試?
    我要強調, 這小方案不是:只見樹不想見林的作法。不去理未來的發展與願景?非也, 只是登高自卑爾。

    我期盼尋求幾位理念接近的同學, 一起研討十八學社的發展計畫與實踐步驟, 然後一步步落實而已, 這兒空間也有限不敢佔用太多, 借一角落再跟同學說明十八學社沒有放棄, 也沒冷卻, 而且正逐步進行中, 請關心的同學們繼續給予鼓勵與建議。

    不要忘了:十八學社的創生需要您。謝謝諸位。

  53. 觀察18屆募款,與我們16屆做的方式類似,雖以綜合大樓為假想目標,實際上都是只有一個單純的目地:”回饋母校”,表達一點小小的心意。
    “我是東海畢業的”。一直是句值得驕傲的話。不要低估了東海那幾年對我們一生潛在的影響。前人說”讀書在於變化氣質”。一個東海人曾對我說,”我們的處事態度,反應出東海教育的結果”。班上同學吳以禮在舊金山2004 Reunion台上曾說,”是東海的環境, 塑造了我們的格調”。
    根據www.tunghai76.org,回饋母校募款總額已近目標的半數。持續努力,祝你們募款成功!
    (原載 blog.tunghai76.org)

  54. (December 11th, 2006 at 8:17 pm) 陳維祺(18/20建築) Said: “….或許有些人擔心18屆blog上談論許多負面的事,會有不良的後果,這樣的擔心並非杞人憂天,不過我想假裝沒有這些問題存在也是不實際的。但這樣自由開講要依賴參與者某種程度上的自約,相信這應不難做到,畢竟我們都為了一個簡單的共同目標。我想討論到這裏,應該想下一步怎麼去做,我個人的淺見,也許可以按下面的步驟依次來討論…(見全文)”

    對於陳同學提的七個步驟, 謹表個人拙見:

    1.組織一個提升東海的校友聯絡網。陳同學例舉的德拉瓦州吳先標80/20促進會是一個有組織的 political lobbying operation, 我們這些關心母校的同學是否有這種程度投入的心理準備, 現在不敢說。用部落格讓有心人自由發言, 集思廣益, 傳之於網路, 是一種極有力量的lobbying。將之放到http://www.tunghai.org/上, 當然可行, 已經辦妥。
    2.確定提升東海的願景。我們根據校友的見解與想法, 可以整理出一些提昇東海的願景。然而這些願景是否能配合並納入東海的整體發展方向,其間尚有不少工作 。
    3.由上而下的提升方法。提出建議方案而已。推動上,最好還是避免觸犯”不在其位而謀其政”的忌諱。
    4.由下而上的提升方法(像小白的十八學社)。不影響學校行政組織,獨立運作是一個非常可行的模式, 細節討論見它欄。
    5.確定與學校的相輔關係。這點很有意思, 我不太清楚校友與母校有沒有這種相輔關係的共識。
    6.綜合與實行的步驟。subject to #5。
    7.基金目標與募款。如果#1,#2,#4 能做得成功,跳過來做#7就行了。理念好,不愁沒人支持。基金充足,做的好,#3, #5, #6 自然水到渠成。

  55. 紐約的一位大學教授談到校友貢獻。他講了下面這幾句話, 值得我們思考。”I must remember the common saying: ‘the worst evils for any university administration are alumni, who have too many ideas and speak too much shamelessly.’”
    談到學校的評價, 他說 “Being outstanding has many meanings, but just one ultimate measure: demand. If the market does not value you, then you have not been producing value.“

  56. 東海的校友就是東海的成就; 東海過去的成就在這個blog上又得到了印證. 未來東海會有什麼樣的校友? 他們是否感念東海?社會是否感念他們? 法國詩人為美國自由女神向歐洲說, 把你受苦的人給我. 這些人後來拯救了歐洲文明於兩次大戰和冷戰. 願東海能給予到她這裡來的人, 需要她的人, 那怕是受苦的人, 排名最後的人, 一個創造價值的機會, 一個在地球村卓然自立的機會. 能做到這一點, 排名會來的, 捐款會來的. 要先讓東海”值得”, 這是靠自己的努力做得到的. “自己”就是同學們講的community. 一步一步來做, 但是mission和strategy要先有共識. 要有knowhow, 知道mission, strategy, 和laundry list 的不同. 很快, 大學市場一定也會不得不向外國開放的. 十年後, 東海要在那裡?

  57. 我以為這提昇東海攔旦應以以往軍中榮團會一般的發言 ,也不必長篇大論,,而且人人具名,搞段時間後來個解決方法大發言,這些僅供施政者參考用.

    我以為這是大環境問題,一個國家都被攪和得如此,不必談處處被教育部管制的私校,我也不以為別的私校名次提高了又代表啥,我很同意這大眾教育的觀念終身學習比什麼都要重要,我們校友多捐款,同時在社會上光明磊落,頂天立地,別人欣佩我們不也是一種提昇東海之效?我們傷感歸傷感,必竟,過去就過去,清算誰都沒用.世界就永遠一個變字了得!

  58. 我們之所以建議以小社團切入去參與東海的發展,是因為這二十多年來,我參與社區營造、社區改造工作甚多。社造之基本精神:要自下而上、要自動自發、要社區自主等等,而其目的在造人。唯有社區居民主動積極,才有活化契機。

    對於東海校內其實也是一個社區,或嚴格說是一社群,如果社區或社群成員:學生,不能主動積極,而我們一再討論的只是上層的行政策略,那這社區之底層還是被動,這就難以期待有朝一日這社區能自動自發了。更不要提永續之可能。

    嚴格說來,東海是一社群,比起一般社區它的成員乃是年紀及知識水平即為接近之同儕團體,如果這兒都難以成功,出校園後,要盼望他們去參與提升社會環境之變遷或改造,恐怕更難了。因此想在此實驗推動實踐之。

    別小看區區一個小社團,如果自底層切入,能鬆動僵化的價值結構,一旦造成風氣,一個個社團皆希望自發自動,自內而外,自下而上的發展,其後續之效應將逐漸擴大,這是台灣這些年來基層社會已經造成之趨勢,其艱辛過程始自1993年底,十多年來的社區營造已經稍有成果,而大學校園內如果還自認為是社會的良心?居然還看不到校外的風起雲湧,會成為未來的邊陲。還要請社會去改造它,這不是遺憾嗎?這部分還真希望學校行政當局留意喔。

    二十多年前,蔡貞騰拿了博士學位自美歸來,我沒忘記他跟我說的:一個社會有沒有希望,要看那社會的英雄價值觀如何建立?貞騰兄早已成為工學院長,謝謝他當年教誨。若企圖建立健康進取的價值觀,非自底層結構出發,又是校方的宣布,或成立一堆大頭的委員會,將成為價值邊陲,而不能落實到學生思考模式與日常生活行為之中。但是,如何切入學生之中,引動自發自主?其實很不易呢。

    如果能成功切入推動,始自一個社團,開始是來自少數的學生很用心,自動自發的推動校園思想再造,以活動方式親近其他同學、以風氣影響為幕後主軸,希望能生效益。依過去我們的經驗,開始很難很難,一旦啟動,就很難去停止了。這是我們社造工作進行的方式。

    當然,過去成功的案例已不少,仍然不意味這次將會成功,每一次都是艱難的挑戰。希望跟同學、學長們一起並肩奮鬥,更想聽聽大家看法。

    很高興在這兒見到溫肇東學長,我們同學見到小溫,還常常問起她哥哥呢。當年你在經營芳鄰時,還常聽你教誨,謝謝。你是偶像喔。哈哈。

  59. 第18屆是東海大班制的開始,有其歷史意義。”東海18學社“的模式, 若是從小型類似實驗班開始, 建立可度量的規範與機制, 按步評估成果, 循序漸進, 即使有差錯, 局部調整, 不礙現行人事制度。我覺得可行性頗高。建立一個紮實的team 是成功的一半。教育是個複雜的”術業”, 嚴格來說,非我等”專修”。能有教育界的校友協助或顧問, 不但將事半功倍 而且提高徵信。17屆不是有一位前教育部次長嗎? 透過程校長可約她談談。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個 Viable Business Plan with a balanced budget。 這樣裡頭的工作小組有章法可偱, 外頭的資助校友知道此非兒戲。

  60. 我是惠良的大哥,15屆工工系,目前在政大科技管理研究所擔任所長一職,東海畢業當兵拿到碩士後,曾短暫到東海企管系教了一年半,有很多當時的學生後來也唸了博士,目前也在學術界產業界有優秀的表現,我記得那時候(1977-1979)建中北一女已不是學生的主體了。

    早期的東海的確有很多傑出的校友,也有很多在不同的學校服務任教。我希望校友聯絡室能將此一部落格的討論轉給歷屆目前在國內外大學任教的校友,請他們加入討論,他們對目前全國高等教育的變遷與競爭可能有一些較近距離的看法,他們的input對那些事情能做、的到、有些可能在實務及現實情境上比較困難,應可對如何「提昇東海」會有一些幫助,也可由校友聯絡室的行動與否測試校方有沒有變革的企圖,若學校不在乎這個功能,不參與這個討論,大家就必須考慮不一樣的策略。

    我個人的意見是目前私立學校這麼多,應以東海的legacy去造成差異化,朝only one而非number one去努力。

  61. 東海今日的問題和學生數目並不全然直接有關,我想從以前大學聯考錄取率20%到現在的80%,許多新的國立大學的設立,是極大的影響因素。台灣講”國立大學”的connotation含了較好大學的暗示,台灣一般人的觀念裏”國立”就一定是比”私立”好。要改這樣的觀念並不容易,但並非不可能,我們應該稍微思考一下這個問題。

    學生的素質確實直接影響到學校的好壞,普林斯頓、哈佛不可能稱為好學校,若只有名教授而沒有頂尖的學生。美國許多州立大學特別設立 honor college 招引優秀的學生,每個學校的做法都不太一樣,值得東海考慮和借鏡,我們對有教無類的思量是要有,但教育也是在培養社會菁英和領導者。

    學校的資源和吸引學生、辦好教育有最直接的關連,普林斯頓的儲備基金平均是每個學生約125萬美金,每年的校友一般捐獻是4600萬美金(不包括數倍於此的特別捐款),校友捐款率約為61%,學生一進學校,家長就接到學校募款郵件,募款不是僅限於校友而已,學校每年辦為期三、四天的校友reunion,每個五年就是各屆的大renuion,結束那晚都會放煙火。募款是相當複雜的operation,東海要在這方面多思考,有許多事沒錢真的很難辦。

    寫的長了,但這個園地是很好的一個起步,東海不能再等著學生填志願進來。

  62. 上回伊湄兒裡提到 現在的東海,也許教堂,文理大道依舊,已經不是當年的東海了。與程海東校長在Boston談到如何提升東海校譽與師生品質,聽我們這些離開多年的老校友的意見,往往只顧慮到戀舊復古囘當年, 很難去體會時代是動態的,社會經濟政治制度年年改變。東海今日是不能再以昔日的型態來期望昔日優質大學的威風。 應該向前看,有新的構想,往新的方向,大步先前走。不是恢復昔日威風,而是轉型成今日的優質大學。

    讀了溫惠良提供的天下雜誌:”肥大症-引爆大學危機“, 多了解一些今日台灣。也許東海不再有必要去做一個所謂”精英主義”的優質大學。這個的想法的scope的確很大, 需要一個team, 需要校方的支持, 也需要一套可以度量的方案。可以用實驗班的方式起步嗎?

    ►參考資料:東海建築聯考分數還原分析

  63. What’s wrong with only three 3 建中校友? (by the way I am a 建中校友.) The question should be asked is “do those 16000 students feel they are learning anything in the college?” Elitism may not be a good direction to follow.
    有教無類是當年創校的宗旨。精英主義與有教無類並不完全相容。學校努力的方向應該是如何讓這16000學子及他們的家長感到學費沒白交, 時閒沒有浪費。
    過去一年回到亞洲, 每個月都要到台灣, 特別是台中工業園, 跑一圈。見過不少非國立大學畢業的人士, 有些甚至不是大學畢業的。但是他們都很優秀, 腦會想, 手肯動, 替台灣創造了不少就業機會。
    無可否認的, 東海已轉型由一個liberal art school變成一個普通technical大學。對舊校友而言, 或者難以接受。但從學校的存亡而言, 這是一條必走的方向。既然是必然的方向, 我們校友就得成全它。

  64. 請大家互相提醒,自問我們願意有多大commitment,還能有其它多少人有相同或更大的意願,盡量設目標是可控制,可與現狀integrated,長期,且可行的,不要落於談爽的.

    先接受一個事實及共同的認知,東海目前真的是在低價社區,”實驗班”,”精英教育”是蓋豪宅,對於教育我有較強烈的個人感情,如果是你的小孩,放棄哪一個是可以讓你心安?

    在reunion見到老同學們,很明顯三十年前東海的教育,今天都還可以看到共同的氣質. 如果東海的學生,四年在一個至今仍是很獨特的校園環境薰陶下,特別有教養,特別有團隊精神,特別有服務的心態,特別對於人文藝術有見識,……相不相信能教出這些,已經足以吸引很多家長讓小孩填東海第一志願.也許學長去國多年,不知今天台灣特別缺的是人格教育.

    先不要想還要多久,可以再培養一個東海畢業生去哈佛.拉拔一個學業上”弱勢”的年輕人,幫它開啟一扇門,說不定就是一個人的一生.我覺得很值得.

  65. >> 從實驗班開始,慢慢地在5/6年後完成師生大換血。除了大學部之外,能有突出優良的研究所也是很重要的。

    Actually many state universities in the U.S. are simply emphasizing their “Honors Programs” to compete among other state universities’ Honors Programs. It is a clever way to recruit very limited (~100), highly-qualified students (and famous faculties) and leave the regular and “fang4 niu2 ban” (cowboy class) alone. The Honors even live in a separate dorm. Not sure if TW has this practice.

  66. 從另外一個層面來看這個議題:
    一般大學的好壞在於學生的素質。
    要吸收到第一流的高中畢業生或研究生, 須具以下數點
    (1)好的師資, 好的科系 。
    (2)好的學習環境(地點, 設備, 制度) 。
    (3)財力資源(教師薪貼福利, 學生獎助學金) 。
    (4)校譽聲望(評估比較) 。
    (5)校友網路(將來就業) 。

    我們以前是(1)到(4)都具備, 所以建築系裡總是有
    幾個以台大分數第一志願500分考進來的(免學費)。
    (5)當年畢業人少, 辛苦了一點。

    出力培植”弱勢”的學生, 如義工奉獻回饋, 當然很好。
    但是想藉此提昇校譽, 有如在低價社區裡修豪宅。

    幫助東海提升(恢復)校譽, 最直接的辦法就是
    高薪聘名師,開設最優良的Program,重建獨特的”招牌系”。
    如果能有幾個Nobel得主帶領, 氣勢就會不同。
    從實驗班開始, 慢慢地在5/6年後完成師生大換血。
    除了大學部之外, 能有突出優良的研究所也是很重要的。
    (2)-(5) 當然會有幫助, 但是間接的。

    想了解其中的時代背景, 妳知道東海的下滑是何時開始的嗎?
    是近十年發生的的事? 還是30年來緩緩地直線下滑? ”
    有人能回答嗎?

  67. 與茜格格(劉茜)和小溫(溫惠良)在LV團聚時, 談到小溫在「同學訊息」網上提到的”15000″話題。分手時, 互相拋下:網上繼續討論。

    這會兒部落格換了位置, 有點不知道該上哪一個討論區繼續討論了。

    我常常想, 若換做今天, 我一定成了那15000名學生中的一名。我該如何幫助「今天的我」呢?

    東海大學的走向, 或說「目標」, 難道只是一昧朝著「一流大學」這似乎「模糊不清」的方向狂奔, 亦或走出一條「具有自己獨特性大學」的方向呢? 而, 究竟東海大學的獨特性是什麼? (基督信仰? 榮譽制? 勞作制? 師長開放家庭? 自由之風? …)

    對於學生, 灌輸他們「精英教育」的觀念幫助有多大? 亦或灌輸「每一個人都有他的特長」這樣的觀念呢 ?是要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特長、才能, 予以鼓勵、發揮;亦或讓他們在不斷的「淘汰下」, 自暴自棄呢 ?

    可不可能學生在校的四年中, 有機會接受免費(或至少低收費)又周全的「性向測驗」、「潛能測驗」…或適合的「職業走向」評量呢? 學生可不可能有機會在這四年中, 找出神賦予各人的天賦特長, 並有機會在課內或課外活動上予以栽培呢? 可不可能在「太晚」之前, 就輔導學生走向較適合自己就讀的科系, 或至少開始「雙主修」或「輔修」的「另一選擇」機會呢 ?

    這些想法也許太抽象或太理想化了, 小溫曾經提醒我, 也要顧慮到學校當局在經費與人力等的實際狀況 。

    我所丟出的雖然是我的「夢」, 但未必不能化為實際不是嗎?

  68. 東海創藝學院 : 東海大學宣布:2007學年起新設立的「創意設計暨藝術學院」,將開始招生,整合原分屬其他學院的建築系、美術系、音樂系、景觀系及工業設計學系,拓展數位創意師資與設備,強化藝術及表演中心。是國內首度以創意為名的學院。

  69. 上次台北聚會,勘文提到小溫在網上關心東海那一群15000人的未來若何?感動於她的用心用情,那一夜聚會約十來人,社會系彭碧玉當場說,這不就是十八學社想有所作為之事?妳有很多知音喔,小溫。

    十八屆築夢小組早有此意,希望永續做一些事,其實跟小溫想的不謀而合。很是高興。東海擁有的校友之情誼,應能做一些事。小溫提到的問題,我們期待在這一區塊研究並落實之。

    我們在等美國結束十八屆聚會後,期盼能有人歸來一起策劃。我們也相信不是只有募款能解決。當然我們能作的也有限,但是應能做些事才對。小溫加油。妳知道嗎?很多人在討論,尤其妳的信件曝光後。請繼續。我們是首屆大班,東海自此以後是趨近沒落還是迎向光明,有待大家共同努力。不管如何,我們希望為此曾經奮鬥過。參與過轉捩契機的扭轉工程。成敗就另一回事吧。小溫,我們需要妳繼續支持跟鼓勵。謝謝妳。

  70. 掛個只值幾塊錢XXX贈的牌子有其不同的義意,與捐贈的目地是不同一回事。適度的象徵形式有助於募款, 此法放之四海皆準。重點是贈款本身要用對地方。這是我們要探討的主題。

  71. 校友募款是reunion重要的節目之一, 我們一生很多重要的收穫都是在東海那四年埋下的種子, 能夠有機會表達感恩是放下心理擔子好的方式.

    我提出這個 An Inconvenient Truth of Tunghai – The other 15000, 希望提醒大家, 除了金錢我們還有其他可以捐(人生經歷, 智慧…), 除了貢獻 “XX大樓”某根柱子, 我們有可能發揮更大影響力.

    – 指定捐款組織學生做社區服務
    – 校友認養在校生為筆友

    以上不是了不起的提案, 只是輔助表達我個人的想法, 如果有經歷養過不會唸書的小孩, 應該可以提出更多好的主意.

    Cheers!

  72. “15000″話題夾在大家的敘舊與感性氣氛中, 常讓我覺得自己牛頭不對馬嘴, 尤其在衝動激情之後, 再進一步思考, 驚覺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已呼之欲出 – “不會有結論”. 所以解鈴還是要繫鈴人, 我必須再說一些話讓這個事件平息下來 。

    教育是由社會, 學校及家庭三方共同input 的結果, 牽涉到目前台灣社會的價值觀, 國家的教育政策, 家庭結構趨勢, 單憑少數校友的經驗, 熱情或零星的貢獻很難扭轉整個大的機制, 或造成影響 。

    選錯題目, 因為scope太大, 我先認錯, 親愛的學長們海量包含. 但是曾經領受到的支持與鼓勵會永遠銘記在心 。

  73. 2006/10/14, 在東海校園reunion的報到處, 伴著70年代的音樂, 好像電影的接片, 這一幕不就是30年前在銘賢堂登記參加社團那一場景。那種時光隧道的經歷, 是感動也是激動。

    這些點滴已經有很多人分享出來, 我就省略掉自己其他種種的感受罷。

    但是當天程海東校長對東海近況的演講, 卻讓我一直到今天都還掛心。 東海大學今天有一萬六千個學生, 其中有很大的原因是, 每位學生繳的學雜費是學校經費最大來源, 在大量招收下質方面有很多現實面的妥協, 包括台灣城鄉差距, 資源分配不均問題, 好的老師不願意離開台北, 家庭較優渥可以補習的學生爭上國立大學, 因此現今東海大多數學生是家庭環境較差, 學業表現較不理想的。 聽說東海大學現在已經沒有”建中北一女校友會”, 因為全校只有3個建中校友 (out of 16000 students)。

    程校長報告”希望能夠將Top 5%或Top 10%, 培育到像在座校友當年的水準”。 精英教育是比較能夠做出成績的, 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不時想到 the other 15000走在文理大道的學子, 如果能夠發揮校友的影響力, 我們可以幫忙改變一些年輕人的未來嗎?
    其實當年的工作營, 幼幼社或勞作制度對我個人的養成都有很長遠的影響, 我要說的是除了課業, 大學校園還有很多可以教導的。

    寫太長了, 希望知道其他校友的看法。

  74. 本話題原是從18屆同學2006年台美兩地舉辦畢業30年重聚會的部落格開始的。是一個很嚴肅,值得探討的話題, 但不宜擠在一片歡樂聲中, 恐壞了他們的氣氛,也影響到他們的回饋母校募款運作。所以我們決定在此部落格另闢專欄, 將它搬來, 有心人等得以繼續。

    Do not reply to this messag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